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关注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3日
陇县:高科技赋能奶山羊产业“加速跑”

8月2日,陇县首届奶山羊大赛在关山草原拉开帷幕,一只只肤白貌美的莎能奶山羊竞相亮相,比身材、比颜值、比奶量,看谁才是冠军“美羊羊”。

近年来,陇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为首位产业,采取引进、繁育、改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莎能奶山羊扩群增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集成推广奶山羊现代养殖技术,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羊奶加工样板工厂”。高科技赋能奶山羊产业加快发展,在陇县描绘出一幅壮丽画卷,为农业注入新动能新活力,促进传统农业升级、加速迈向现代化。

高科技 攻克奶山羊良种繁育“芯片”

“莎能奶山羊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也是陇县奶山羊产业良种扩群增量的‘芯片’。”陇县畜牧工作站站长边会龙说,莎能奶山羊毛白有光泽,腿细腰长,每只泌乳期10个月,年产奶600至750公斤,富含干物质、脂肪、热能、维生素C等,是乳品中的精品,被誉为“奶中之王”。

目前,陇县莎能奶山羊存栏57.2万只,全产业链总产值85亿元,建成世界羊乳加工样板工厂——和氏乳业集团,全国100个喝羊乳的婴幼儿,就有12个喝的是陇县羊乳粉。

近年来,陇县以良种繁育为突破口,实施奶山羊群体品种改良计划,全县坚持国外引种和自主繁育相结合,先后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核心育种场,28个奶山羊人工授精站。

奶山羊要产奶、生子,每年必须配羔,按照每50只母羊配一只公羊的比例,每只莎能奶山羊公羊售价在1万元左右,每天至少吃3斤饲草和2斤精料,成本接近10元,折算下来平均配一次羔需要608元成本。目前,陇县引进7800余只进口纯种莎能奶山羊、2万余枚冻精细管,在全县范围开展莎能奶山羊人工授精,每例免费提供鲜精,工费仅40元。

王会军是陇县城关镇北关村村民,经过“奶山羊卫士”的轮训,他和妻子朱亚娟系统学习了奶山羊的养殖技术,建起一个存栏500只的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点。去年,他家设立了一个奶山羊人工授精站,县上补贴了10万元,当年8月,他们做了62例奶山羊人工授精,48只母羊成功怀孕,今年春节前后成功产下100多只羊羔,成功率70%以上。

“高科技不仅让奶山羊良种得到巩固发展,我们县一只莎能奶山羊的年产奶量突破了1.1吨,‌创下了全国纪录。‌” 陇县兽医站副站长曹云龙说,去年全县新增奶山羊3万只,生鲜羊乳总产量增加了30%。

高质量 源于现代智慧养殖新成果

今年4月,陇县畜牧工作站十多位科技工作者,历经10年完成的科研项目《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可别小看这项成果,它涵盖10项奶山羊养殖核心技术、57个标准,为陇县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陇县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这项成果的一大创新,是将羊羔存活率由不足50%,提高到95%以上。”边会龙说,奶山羊每年8月配羔,孕期5个月,一般在春节前后产羔,陇县地处山区,每年春节气温都在零下15℃左右,过去人们把羊养在简易的圈里,一圈栅栏加个遮雨棚,没有保温措施,很多羊羔刚生下来就被冻死。

10多人的技术团队专门调研了县医院的产房和婴儿保育室,模仿人类的优生优育措施,在羊舍里建起专门的产房和有玻璃窗的新生羊羔保育舍,保育舍里有保育箱。冬天室外即使滴水成冰,室内温度也能保持在15℃以上。措施一到位,新生羊羔存活率一下子就翻了一番。

陇县祥润农人奶山羊场地处城关镇北关村,是按照“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建设的羊场,3栋奶山羊舍都有羊床,这是一种格栅,粪污通过孔洞漏到“床”下,按动墙上的电钮,铰链带着刮粪板将羊粪和草屑自动收集起来。在堆粪区,根据技术标准堆肥3个月,羊粪就变成了抢手的有机肥,论袋销售。

陇县216个标准化奶山羊养殖场按照统一标准规划设计,每个羊场有3个门,人、羊、粪污各走其道。进门首先是消毒室或消毒池,然后依次是饲料处理区、泌乳羊舍、种羊舍、羔羊保育舍、堆粪区等,整个羊场干湿分离,四周有排水沟,室内室外干净整洁,每只奶山羊毛色洁白。

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了奶山羊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殖,在全县乃至全市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高效能 从一株草到一杯奶的数智化

“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巨菌草我们也有,一棵苗可以分蘖出20多株像甘蔗样的巨菌草,一年收割3茬,亩产高达30多吨,这种草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是奶山羊的青饲料。” 陇县牧草试验示范站技术负责人李文亮说,他们根据奶山羊的生长特点,开展了对专用牧草的科技攻关。

走进陇县东南镇的百亩饲草新品种试验示范站,100多种奶山羊饲草分门别类成片种植,其中苜蓿就有40多种。这里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甘肃农业大学草叶学院的育种试验田里种了十多个品种的青贮玉米,这种植物自带乳酸菌,非常适合反刍动物食用。

陕西和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陇县羊乳产业龙头,目前企业实现了饲草种植、奶畜养殖、乳品研发、智能制造、食品检验、精准营销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每一只小羊生下来就有‘身份证’和电子档案,它一生吃了多少食物,产了多少奶,体能指标,防疫情况等等,都有详细记录。”和氏高寒川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会军介绍,和氏高寒川2万只标准化养殖场是陕西省“3+X”工程和千亿奶山羊全产业链重点项目之一,这里的现代化羊舍分饮食区、休息区、运动区等,中央厨房每天按照不同年龄段奶山羊的身体情况,将干草、豆粕、微量元素等科学配方后,由机器人精准配备,再送到羊舍用自动投饲机定时定量投喂。

在这个牧场,鲜奶变成奶粉,只需要两小时。羊奶被收集到智能储奶罐后,一键启动降温、搅拌,奶温从30℃逐渐降至4℃。在羊乳粉智能生产线,检测合格的鲜奶进入生产环节:精准配料、DSI洁净蒸汽直喷杀菌、真空脱膻、低温蒸发浓缩、喷雾干燥、进口机械双桨干混、产品赋码追溯到充氮包装,全程自动化、透明化、智能化,最终一袋袋奶粉被自动打包、储存、运输。去年,陕西和氏乳业集团陇州有限公司生产乳粉1.4万吨,产值11.82亿元,每天车间里只有六七十人,分散在不同的监控室里,生产线上几乎见不到人影。

陕西和氏乳业集团陇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东说:“发展百亿羊乳产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研发,三靠生产线更新换代和产业工人培训。高科技让奶山羊产业飞出陇县,走向了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