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8月6日,一蔬菜店店员把冰瓶用报纸包住放入蔬菜箱中。
海鲜蔬菜保鲜有“凉”策,工矿企业降温有妙招……记者8月6日走访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一些海鲜店、蔬菜店,以及制冰厂了解到,持续炎热天气带火冰条、冰块、碎冰、冰袋、冰瓶等冰制品的生意。
海鲜蔬菜保鲜有“凉”策
8月6日,记者来到西安市昆明路附近的西部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在一家海产品店内看到,店员正手持冰铲细心地把碎冰放在一箱一箱的虾、鱼等产品里。
“海鲜海鲜必须新鲜,现在天气炎热,我们用碎冰给海鲜产品保鲜。”店员赵先生向记者说,买一袋碎冰一般10元钱,高峰时期一天能用20袋碎冰。
随后,记者来到一家“特菜”蔬菜店,这家店的许多蔬菜由云南等地运输而来,每箱蔬菜中都放有两瓶冰瓶,主要是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和口感,防止运输途中蔬菜出现“发烧”现象。
只见店员彭先生取出蔬菜箱中两瓶旧的冰瓶,里面的冰已化成水,然后,他用报纸裹住新的冰瓶,将其放在香菜蔬菜箱子里,随后又在韭菜等蔬菜箱子里也放置了冰瓶。“天气炎热,我们从外地进的蔬菜,再发往各个地方时,都要更换蔬菜箱子里的冰瓶,以此来持续保持蔬菜的新鲜度,不影响老百姓餐桌上的口感。”彭先生笑道,当然,除了担心蔬菜“发热”外,也要避免其受“冻”,所以他们用报纸裹住冰瓶,这样防止“冻伤”蔬菜。一般一天要用几十个冰瓶,不够了得用冰袋。
天一热,用冰量一下大了起来。当这些食材被安全送到市场、超市、餐厅和千家万户时,它们保持着新鲜度,这背后离不开冰制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西部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副总经理马童鑫说,冰制品的销售与温度以及海鲜、蔬菜等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6月—9月份是冰制品的销售旺季,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海鲜、蔬菜销量越高,冰制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持续高温带火“冰墩子”生意
冰制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制冰厂也迎来销售旺季。随后,记者又来到未央区一家制冰厂,走进厂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寒气。机器运转声传来,只见两台专门制冰的机器面板上,显示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数据。
“机器正在制冰,首先把水注入模具,然后放入冰池,等待结冰,从水到冰大概需要12个小时。”负责人李先生说,目前,冰库里暂存了一些冰块,冰库温度在零下十几度。
室外酷热难耐,当记者走进冰库时,只见地上结了薄薄一层冰,里面堆放着一条条晶莹剔透的冰块,几分钟后,记者忍不住打冷颤,一种寒冷刺骨感袭来。当记者走出冰库来到室外时,眼镜片上突然有了一层雾水,瞬间视线就已模糊。
“一般人受不了这种‘冰火两重天’。”工人师傅笑道,每天往返于制冰车间和冰库运冰块,这是他们工作的常态,室外是三十几度的高温,冰库内是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温差约50℃,忽冷忽热。
李先生说,近期销售旺季,日最高销售量达到50吨,是淡季销量的2倍多。主要销往农贸市场、海鲜市场,以及会展、厂矿企业等,用于保鲜或者降温。每天早晨会通过冷链车把冰块运走。
对许多制冰厂而言,一半“看天气”吃饭,另一半则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有关,其中除了农贸市场产品的销量外,还与周边厂矿企业的订单、会展活动的多少等有关。
记者又从另外一家制冰厂了解到,一条50斤重的大冰块价格30元左右。负责人表示,除了海鲜冷链运输用冰量增大外,不少企业车间使用冰块降温,近期,“冰墩子”到了一年中最畅销的时候。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唐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