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高心怡 刘怡闲)“我在建筑行业干了近20年,还没见过环境这么好、标准这么高的工地生活区。”8月10日晚,在西安市中建七局国网陕西电力新基地项目现场,工人任志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前往“工友之家”享受起舒适生活:这里有热水澡、干净的休闲服和美味的晚餐。
任志强说的“工友之家”,是专门为一线工友打造的“幸福空间”,集生活、娱乐、服务和技能提升于一体,设施齐全,可供近千名工友安居乐业。
这一转变与一份提案相关。
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崔程联名27位省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保障产业工人权益与身心健康的提案》,建议我省建立工地生活区一体化服务新标准,通过优良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专业服务,为推动新时代城市建设者队伍建设提供幸福保障。
崔程提出这一提案源于他2023年年初的一次慰问活动。
当时,他看到工人们围坐在简陋的生活区里,用简单的饭菜凑合一顿,心里非常难受。
自此,建筑工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间。
经过深入调研,崔程发现,尽管近年来我省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改善了建筑工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但由于多种因素,部分工地仍然存在宿舍条件差、公共区域设施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数据统计,2023年我省建筑企业共有4330个,从业人员共有140.2万人,数字背后事关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的职业“幸福感”。
沟通深一层,共识增一分。令崔程欣喜的是,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总工会等相关承办单位非常重视这件提案,第一时间与他取得联系,及时对提案进行综合分析,全程主动加强沟通协商,推动提案办理落实。
在提案办复过程中,省住建厅表示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提升工人的存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则多次就提案办理情况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规范工地食堂食品安全。
此外,省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全面、有效地保障产业工人的权益与身心健康,以确保产业工人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权益保障,进一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