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健副主任带领医护人员查房。

屈建强教授在实施手术。

患者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刘重霄主任医师实施内镜手术。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医护人员。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艺高人胆大”,在“大脑禁区”这个大舞台上,犹如技艺娴熟的领舞者,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撒播着生命的希望,在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柳叶刀下,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生命得以重生。一系列高精尖技术,跻身省内神经外科领域前列。一串闪光的足迹是一个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走来的华彩篇章;是一个学科在科研学术、技术创新的不断超越;更是一个团队不忘医者初心,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国内最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的单位之一,经过杨庆余教授、师蔚教授、屈建强教授历届主任的带领和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微创神经外科为核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学科,目前是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基地、全国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全国第一批 “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科病院成立,在脑科病院屈建强副院长和神经外科吕健副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一直将亚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心,现有颅脑创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周围神经疾病等亚专业,诊疗范围涵盖神经外科所有病种,诊疗能力居国内先进行列。
脑肿瘤精准切除历史悠久
“大夫,我怎么鼻子大了,嘴唇厚了,手脚都粗大了,别人说我变样子了,我都觉得我自己越长越丑了。”门诊上一名中年女性患者说道。其实越长越丑可能是一种病,元凶正是肢端肥大症,又称生长激素(GH)细胞型垂体腺瘤。一旦确诊,手术切除腺瘤是垂体GH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主要是经鼻蝶入路手术,手术在神经内镜及神经导航辅助下,可在安全前提下将肿瘤最大程度切除。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疗效佳、花费少及恢复快等优势。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的单位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颅内和椎管内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等)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成绩突出,例如,1992年完成我省首例经口咽入路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术,1997年将CUSA(超声吸引器)应用于颅脑肿瘤显微手术,2000年在我省率先完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也是我省及西北地区最早开展神经内镜技术的单位之一,2003年在我省率先开展了脑室内镜技术以及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技术,近年来广泛开展内镜颅底外科(如各类型的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脊索瘤、脑脊液鼻漏、颅底脑膜脑膨出等疾病的经鼻内镜治疗),成绩显著。
牙痛原来是三叉神经疾病惹的祸
王先生前一段时间牙痛难忍,反复治疗不好,后来干脆把牙拔了!然而,诡异的事发生了。病牙虽然已经拔了,可王先生的牙痛一点也没有缓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屈建强教授、周乐教授团队给他做了一种称作“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微创手术,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屈建强教授说牙齿的痛觉由三叉神经支配,牙痛是最常见的三叉神经痛起病症状,像王先生这样反复发作的、久治不愈的“牙痛”,应考虑排除一下三叉神经痛的可能性。
治疗颅神经疾病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优势亚专业,在屈建强教授的领导下,自2007年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以来,已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患者千余例,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惠及中西部十余个省份。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尤其创新性地将术中压力和电生理监测用于术中,改进了手术模式,居于全国领先。屈建强教授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中国神经外科专家50强”。
为动脉瘤的治疗开辟新路径
57岁的张先生,因体检发现大脑中动脉瘤,多家医院建议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但张先生半年前曾患脑出血,惧怕抗血小板药物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而拒绝手术。患者慕名前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求助,许刚教授团队决定为张先生施行颅内动脉瘤内扰流装置(WEB)植入手术,仅用时15分钟就完成了手术, WEB是国际上一项新兴技术,因治疗时间短、效果好,为治疗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开辟了一个新路径。
各类脑出血的治疗是神经外科的传统优势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神经外科率先开展椎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著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由许刚副主任、曲友直教授、崔刚副教授、张明副教授等组成的脑血管病亚专业团队紧跟学科前沿,开展了多项先进的诊疗技术,尤其在颅内动脉瘤、静脉窦血栓和狭窄、血管源性耳鸣、烟雾病、脊髓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再开通术等方面成绩突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全国第一批“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也是全国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
颅脑创伤救治是传统优势技术
2022年2月25日,一位怀孕37周的准妈妈在当地孕检时发现:胎儿颅内出血,小生命危在旦夕,紧急转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急诊实施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后发现病情危重。由新生儿科、神经外科等组成的母胎医学多学科MDT经短暂紧凑的会诊后迅速为患儿制定了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神经外科王举波副教授、高攀主治医师紧急在全麻下为患儿施行了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继续于新生儿科监护室治疗,经过 一段时间治疗,患儿逐渐康复。
颅脑创伤的救治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传统优势技术,多年来挽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广泛认可。在历次突发灾害事件中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紧急救援和抢救任务,赢得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兼顾、标本兼治、身心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极大地改善了病人预后。自2010年建立了独立的NICU和神经重症亚专业,进一步规范了颅脑创伤重症的救治,还开展了多种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意识障碍,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尤其关注两个特殊年龄段的群体:高龄(75岁及以上)老人和低龄儿童(如婴儿和新生儿),施行开颅手术并且取得满意预后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出生数小时,体重最低者仅800克,采取微创和内镜治疗的最高年龄者96岁。
神经调控技术让双手不再颤抖
10 年前,66岁郑老爷子的左手率先出现了抖动的症状,起初,他还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努力控制住颤抖,但时光无情,抖动愈发严重,就连右手也未能幸免。经过全面而细致的检查,郑老爷子被诊断为特发性震颤。这种疾病源于脑组织功能的退化,典型症状便是双上肢不由自主地颤抖,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是治疗此症的良方。张熙副教授为郑老爷子完成了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一天,他便能下地行走。一个月后,更是带来了奇迹般的转变,双手颤抖消失。
神经调控技术是“医工交叉”在神经外科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近20年神经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方向。近1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开展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慢性意识障碍,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慢性昏迷、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微创手术祛除顽固性头痛
75岁的张阿姨,患有顽固性头痛30多年,反复多次住院没有找到病因,服用多种止疼药物也不能缓解疼痛症状,遂求医至王睿智副主任的专家门诊,经过顽固性头痛多学科协作诊疗,为她量身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周围神经减压术,手术后第二天出院,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治疗周围神经疾病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近年发展迅速的一个新的亚专业,是一支由资深专家领衔的专业医疗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神经外科医生、疼痛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以及心理医生等,开展了顽固性头痛、耳鸣、脑鸣、周围性面瘫、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肿瘤的手术治疗,成绩显著,尤其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次荣誉的获得都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只争朝夕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将继续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为患者的健康扬帆起航,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图 买秋霞 屈姝利 张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