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4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康市汉阴县凤堰梯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陕西水利再添世界级“金名片”

安康市汉阴县凤堰梯田。 (陕西省水利信息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9月3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凤堰梯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陕西水利又新添的一张世界级“金名片”。至此,陕西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4处。

巧夺天工的古代灌溉工程体系

眼下,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稻香弥漫,金浪翻滚。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凤凰山顶,有着“天上云梯”“大地浮雕”之称的凤堰梯田错落有致,一幅“丰景图”尽收眼底。

远处,几只黑色的燕子盘旋着、飞舞着,时不时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掠过。阵阵微风吹过,沉甸甸的稻穗弯腰舞动着“身姿”,似乎向人们示意:这里即将进入繁忙的收割季!

汉阴凤堰梯田主要包括堰坪梯田、东河梯田和凤江梯田,总面积达5.2万余亩,这里北依秦岭,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边缘,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

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介绍,凤堰梯田始于汉代,大规模建设于清朝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年),是由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以吴氏族人为主营建,于咸丰、同治时期大规模建设。凤堰梯田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农业生物的“基因库”,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历经风雨,在南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涌动着生生不息的蓬勃活力,是刻印在中华农耕文明史上的“世界移民奇迹”,对汉阴文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工程技术之先进、效益之显著,令世人叹为观止。

以汉阴凤堰梯田为代表的古代灌溉工程体系,依山就势,排灌体系完善,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灌溉、农业耕作技术的演变,它集“山、水、田、寨、村、屋、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是中国西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的灌溉工程遗产。

遗址古建古镇串联汉江经济带

汉江经济带上,凤堰梯田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北依凤凰山森林公园,南临汉江漩涡古镇,三面环山,汉江干流流经此处,平面呈回旋状而得名漩涡。江水常年拍打岸壁,激起巨大水雾,祥云随空气频繁升降,形成局地小气候。李权兵说,灌溉水源以天然径流沟道水、库塘水、山泉水和局地降水为主,借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因地制宜形成了“田、渠、塘、溪”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 渠必连田塘,塘必连渠溪,如同树状毛细血管系统,自上而下逐级灌溉。

汉阴凤堰梯田遗址构成主要包括古梯田、沟渠坝塘灌溉体系,以冯家堡子、吴家花屋为代表的古建宅院,以漩涡、双河口、汉阳、冉家坝为代表的古镇,以及与农事、地方文化融合的节庆、方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对于下一步计划,李权兵透露,将持续抓好传承保护立法,让文物“活”起来。目前,省市已对凤堰梯田的保护进行立法调研,拟出台《陕西凤堰梯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统筹保护利用。

“凤堰梯田是活的水利工程遗产,立法既要保护遗产的真实性,也要适度激活延续灌溉功能,实现活化利用。”他说,按照“统筹规划、科学保护、深化研究、注重传承”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分级保护,延续功能,组织修复受损的灌溉工程,延续“灌、排、引、降、蓄、泄、调、分、运”等功能,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托灌溉工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旅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灌溉工程遗产在保护开发中促进乡村振兴,弘扬水文化。

围绕“世界的凤堰”打造旅游IP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将持续打造大地美图,形成“春踏油菜花浪、夏看水田插秧、秋闻金谷飘香、冬赏雪落山庄”的梯田美景。围绕“世界的凤堰”打造旅游IP,全力推进“水利+旅游”工作。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载体,坚持“四水四定”、水利与旅游产业融合,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环境、水岸线,实现水利与旅游良性融合发展。力争将凤堰梯田建设成秦巴山区水文化建设的示范基地、水情教育基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示窗口,实现凤堰梯田灌溉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持续活化利用遗产,改造优质民宿,引进热气球、滑翔伞、汽车露营基地、帐篷露营基地,开展中国汽车登山赛、摄影大赛、全球征文大赛、绘画创作大赛、梯田丰收节大赛等,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水旅融合,让灌溉工程遗产在保护开发利用中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维护梯田原始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将着力打造梯田景观旅游观光线、建设山地游览观光区、梯田景观观光区、客居文化体验区、梯田小镇度假区,形成凤凰云海、双龙戏水、凤江日出、堰坪落日、凤江茶园、群英晨曦、漩涡风情、花屋情缘、石寨遗风、凤饮东河等特色旅游景区,使这里成为休闲养生、摄影、绘画及文艺创作胜地,实现汉阴凤堰梯田灌溉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38项

据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

此次公布的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我国的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4个工程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本报记者 张维

链接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共38项)

2014年首批(4项):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2015年第二批(3项):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安徽寿县芍陂、浙江宁波它山堰

2016年第三批(3项):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州溇港

2017年第四批(3项):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2018年第五批(4项):四川都江堰、广西兴安县灵渠、浙江龙游县姜席堰、湖北襄阳长渠

2019年第六批(2项):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抚州千金陂

2020年第七批(4项):福建福清天宝陂、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即:白沙堰)、广东佛山桑园围

2021年第八批(3项):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江西潦河灌区、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

2022年第九批(4项):四川通济堰、江苏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松阳松古灌区、江西崇义上堡梯田

2023年第十批(4项):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

2024年第十一批(4项):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