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队员们正在排练。
9月5日,伴随着清晨的阳光,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办汽配社区门口的广场上,一场震撼心灵的舞蹈正在上演。12位戴着红围巾的舞蹈队员在轮椅上“翩翩起舞”,她们通过轮椅位置的变换,队形时而呈圆形,时而呈直线,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转身都充满了力量。
这支轮椅舞蹈队以乐观的心态和对舞蹈的热爱,舞出属于她们的精彩人生。
轮椅上的追梦之旅
从零舞蹈基础,到在轮椅上完成一个个作品并屡获一等奖,这群舞者是如何在轮椅上追逐梦想的呢?
谈起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办汽配社区残疾人轮椅舞蹈队,西安市灞桥区肢残协会副主席焦文发说:“她们很不容易,也很令人钦佩。”
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靳慧琴2016年退休,在公园里看到同龄人跳广场舞时无比羡慕。靳慧琴从小热爱舞蹈却没机会站上舞台,便萌生了坐在轮椅上跳舞的想法。2016年6月,在省市残联、西安市灞桥区肢残协会和汽配社区残委会的支持鼓励下,一群和靳慧琴一样腿有残疾的朋友们聚在了一起。她们大都没有舞蹈基础,靳慧琴便一个一个地教。
“我也不专业,但我从小喜欢舞蹈,我通过网络学习舞蹈动作,再教给大伙。”靳慧琴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舞蹈的编排,特别是队形的变换要考虑到轮椅之间的距离,一个疏忽就会出现轮椅相撞的“意外”。
对于健全人来说很简单的转身动作,对坐在轮椅上的她们却是巨大挑战。一边要用双手费力地转动轮椅,同时调整身体重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平衡,但她们从不气馁,一次次尝试,直到成功。靳慧琴说,轮椅毕竟不是身体的一部分,要让它代替双腿其实是很难的,必须最大限度使用腰部以上的力量完成轮椅旋转、移动、走位的动作,一次训练两三个小时下来,衣服被汗水浸透再正常不过了。
通过磨合以及队员们的刻苦训练,一个舞蹈半个多月基本就可以成型。靳慧琴说,有一次接到一个紧急排练任务,她们4天就完成了排练。队员们都非常给力,为了舞蹈尽善尽美,她们每天训练八九个小时,最终获得了西安市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近年来,她们自编自演的《绣红旗》轮椅集体舞、《相信自己》轮椅篮球舞等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传递爱与希望之光
如今,舞蹈队的名气越来越大。她们不仅在社区里表演,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舞蹈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在一次次的表演中,队员们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在舞蹈队中,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的故事。37岁的张云是队里最年轻的队员,曾经双腿残疾的她自卑敏感,不愿走出家门。2017年,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为轮椅舞蹈队的一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舞蹈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阳光。”9月5日,面对记者采访,张云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张云觉得,用乐观和坚强舞出美丽人生,不仅是实现梦想的口号,更是追梦路上挥洒的无数汗水、是手掌上反复磨出的厚茧。
领队崔爱荣深知,对于残疾朋友来说,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心灵的寄托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带着队员们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增强了队员们的自信心。“我们如今也是‘人来疯’,不再害怕和人相处,会主动交朋友。”崔爱荣表示,舞蹈改变了她和队员们的人生,让她们更加热爱生活。
西安市灞桥区肢残协会副主席焦文发说,汽配社区轮椅舞蹈队向所有残疾人朋友敞开大门,最多的时候有30多人加入。她们经常到公园、广场训练,很多围观的群众为她们鼓掌喝彩。如今,汽配社区轮椅舞蹈队还收到了来自养老院和工厂的邀请,在重阳节、国庆节等节假日进行公益演出。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