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9日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开幕
230件(组)文物再现“赳赳大秦”

市民参观“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赵争耀 摄

秦陵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秦陵第一鼎”。

乐舞俑。

市民参观“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9月8日,以“秦始皇陵考古成果”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基本陈列“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

八个单元全景展示“赳赳大秦”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秦始皇帝、丽山为陵、宫观百官、地下军团、皇家苑囿、宫廷娱乐、侍奉如常、幽宫紫台。

第一单元“秦始皇帝”介绍了秦之崛起和始皇帝的一生,拉开了展览序章;第二单元“丽山为陵”展示了秦始皇帝陵“若都邑”“皇权至高无上”的设计原则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制;第三单元“宫观百官”通过文献和考古勘探、发掘资料的相互论证,对秦始皇帝陵园中象征中央官署、宫室建筑、飤官等的遗址和出土物进行阐释和展示;第四单元“地下军团”是展览的视觉高峰,展示了象征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秦兵马俑,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包括兵马俑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秦军武器装备等;第五单元“皇家苑囿”展示了象征天子生前京城苑囿的珍禽异兽、宫廷厩苑、禽苑等,是地上苑囿被模拟于地下的真实写照;第六单元“宫廷娱乐”书写了华丽又新颖的宫廷娱乐生活,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娱乐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第七单元“侍奉如常”展示了秦始皇帝陵的“祔葬”与“陪葬”,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血缘”到“地缘”的真实写照;第八单元“幽宫紫台”通过对“文献”中记载的联想和科学数据的论证,与观众一起想象秦始皇陵地宫的雄姿,描摹其中的日月星辰、江河大海和广袤大地。

230件(组)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高级铠甲军吏俑、绿面跪射俑、夔纹大瓦当、青铜鸿雁……此次展览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以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为主线,遴选了5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成果中有代表性的230件(组)文物精品,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秦始皇陵的面貌、内涵和价值,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秦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思想等内容,带领观众充分感受盛世强秦的恢宏历史。这也是秦始皇陵考古成果首次集中对公众展出。

“这尊形体硕大的青铜鼎出土于百戏俑坑棚木上方的填土中,通高61厘米,腹深34厘米,重212千克,是目前秦陵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鼎,被誉为‘秦陵第一鼎’。”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展柜中的青铜鼎花纹繁复精美,腹部饰蟠螭纹,足部饰兽面纹,造型稳重大气。青铜鼎与百戏俑同出于一个遗址坑,有学者认为应该是举鼎时的一件道具,也有人认为是大型礼器,由于秦末战乱,被从寝殿中移出埋藏于此。

“快看快看,这件文物上有个‘厨’字,会不会和厨房有关啊。”展柜中一件“厨”字陶器残片吸引了观众目光。“‘厨’字指秦始皇陵园内的食官下辖的供厨,是供给膳饮的处所。”该院工作人员介绍,这件陶器残片出土于秦始皇陵的飤官官署建筑遗址。在古代,飤官是掌管宫廷饮食的官吏,丽山飤官就是掌管陵寝祭祀时的膳食供应机构及其官员。飤官官署建筑遗址考古出土有大量的板瓦及筒瓦,还发现有秦代的井和渗井。在遗址出土物中有罐、壶、盆、缶等饮食器,还有铜马蹄、铁铤铜镞、铜灯台、铜权、铁剑等。其中有4个陶瓷器的盖子上,清晰地用秦篆刻着“丽山飤官”“丽山飤官右”,证明了这里就是秦始皇陵的飤官官署建筑。

“展览是五十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综合展现。”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主任叶晔介绍,此次展览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以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为主线,展示秦始皇陵的总体布局、礼制建筑、陪葬坑、陪葬墓及出土文物等,以及在“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之下,这些遗址、文物所反映出来的秦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社会生产、娱乐生活、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展览还通过大型沙盘、考古模型、数字交互、现场连线等多种展示手段,将历史语境、遗址场景带入展览现场,让文物说话,让遗址活起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