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5日
陕西文旅“花开四季”
打造永恒的“诗与远方”

在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陕西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老大地,以蓬勃发展的文旅事业,奏响了一曲时代变迁的雄浑乐章,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

一条街的华丽转身

9月19日晚,市民陈钰在西安音乐厅听完“唱响红色经典·凝聚时代力量”群众合唱专场音乐会后,站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乐曲,舞动着手中的小红旗。

此时,这里灯火如昼,游人如织。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西安美术馆、曲江太平洋电影城四大文化场馆傲然屹立,一场场文艺演出如璀璨星辰,让游客们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

随着大唐不夜城的崛起,这条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人气商业步行街,已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周边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酒店、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交通网络更加便捷,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无缝对接,方便游客出行。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具人气的夜游产品之一。其独特的文化IP和丰富的演艺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文旅商的深度融合,2020年被商务部评为第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一条街带“火”了一座城。这样的例子在三秦大地比比皆是:西府老街、周至水街、榆林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石泉县秦巴老街、留坝县留坝厅老街……这些旅游街区犹如一颗颗明珠,链接着城市的景区景点,以及历史建筑、博物馆、书店及图书馆等文化场景,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城市消费的新端口,更是一座城市时尚度、美誉度与繁华度的生动体现。

一个村的精彩蜕变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随着开场民歌的奏响,120名陕西佳县赤牛坬村村民们瞬间变成“演员”,每天在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中,演出他们的日常生活。

曾几何时,赤牛坬村只是陕北的一个贫困小山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水平低下。但时代的春风吹过,这个小山村迎来了新生。“旅游+扶贫”的脱贫模式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赤牛坬村通往富裕与美好的大门。 原生态实景剧吸引着八方游客,民俗文化展览馆、民俗文化展示演出等丰富的旅游业态,让这个曾经沉寂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赤牛坬村的成功,不仅是陕西乡村旅游的榜样,更是时代变迁中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青年村民们归乡投身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

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到关中的八百里秦川,再到陕南的青山绿水,棣花古镇、漫川古镇、“金蚕小镇”、陈炉古镇、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着陕西乡村旅游的蓬勃活力。

在时代的浪潮中,陕西大力推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省级旅游名镇和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109个省级旅游名镇、200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023年,全省83个县区总计接待游客4.55亿人次,同比增长3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43.7亿元,同比增长28%。西安市鄠邑区、汉中市留坝县、渭南市潼关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区)名单。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从一个村到一个县,陕西文旅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前行,它既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充满着现代的活力与激情。不仅带动了陕西经济的增长,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更是在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时代风采。陕西将以持续焕新的文旅体验,奏响时代乐章,绘就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陕西力量。

本报记者 夏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