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张斌斌对老人进行能力评估。
如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之前跟老人聊家常,了解老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对其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情况进行打分评估,以此为老人提供“量身打造”的精准照护服务,让“养老”变为“享老”。他们就是让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新职业人——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聊”出老人健康状况
“叔,这几天吃饭怎么样?”“您这胡子自己刮的吗?看着可精神了。”国庆假期,在西安高新区公办示范性养老院的评估室,一位白发老人坐在床上,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张斌斌跟他的同事,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评估室内除了床和桌椅,还摆放着一段楼梯,方便老人现场进行翻身、起床、落座、上下楼梯等演示。一番闲聊过后,老人在张斌斌的引导下从床上缓缓站起,走到椅子上坐了一会儿,又站起来扶着扶手上下楼梯。张斌斌则在一旁辅助着老人,一套流程下来,对于老人手部的握力、腿部的支撑力等,他心中有数了。
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和互动,都是评估师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采集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估,并针对细分的项目指标“打分”,根据最终得分为老人出具能力综合评估报告,为老人制定个性化照护服务提供参考。
“看病需要先诊断再用药,之后还要叮嘱家属一些注意事项,每个患者的情况可能都不一样,对老年人能力的评估也是如此,每个老人的照护方案都要符合本人的实际需求。”张斌斌说,老年人能力评估的重要目的就是为老人“量身打造”照护方案和康复方案,提醒一线护工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此外,除了定期评估外,如果老人出现特殊情况导致能力发生变化,一线护工也会随时反馈情况,进行即时评估。
评估需要技巧 沟通并不轻松
西安高新区公办示范性养老院由草堂中心卫生院托管运营,院区建有B超室、抢救室、换药室等10间医疗用房,由草堂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常驻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张斌斌负责草堂中心卫生院医疗方面的工作,跟老年人沟通有一定经验,在考取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证书后,自然而然地将跟老年人的日常互动融入工作中。“如果按照评估表里的项目机械式地去询问,几项下来老人就不愿意配合了。因此看起来简单的信息采集,执行起来也需要技巧。”张斌斌说。
张斌斌介绍,之前遇到过有些老人说话、行走都很正常,但信息理解能力有些问题,一个简单的问题“你问东他答西”,面对这样的老人不能急躁,得顺着老人提问题。还有一些老人说不了话又身有残疾,这种情况就得询问家属,但也会遇到隐瞒的情况,这就需要评估师通过观察和沟通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果评估中途发现老人产生抵触情绪,一般则会暂停,之后再找机会继续完成。
专业知识、观察沟通能力缺一不可
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对于老年人能力评估涉及的内容分为4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并对每个二级指标的评分、说明进行了详细描述。
“和评估师聊过后,我就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护理等级,住养老院需要交多少钱了。”80岁的杜全文表示,有评估师参照标准打分更加客观真实,对应的收费标准也更加透明合理。
“现在大多数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基本是养老院工作人员兼职在做,一方面这个工作很简单,顺利的话一位老人最多一个小时就完成;另一方面这个工作又不简单,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尤其是老年人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张斌斌说,做好这一行,就要熟悉养老机构的各个流程,特别是如今许多养老机构推出“试住”服务,在这期间对老人能力做出合理评估,制定符合其需求的照护服务,让老人更加舒心,让家属更加放心。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