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薛黎军(左)探望独居老人。
他们走家串户关心老人生活中的点滴困难;他们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助老活动,让更多老人老有所乐;他们以老人的视角关心老人的问题,为外出工作的儿女们分忧……
在西安市碑林区朱雀北社区就有这样一群社区助老员,他们以社区助老志愿者的身份,陪伴在老人们身边,以专业、精细的服务,赢得了老人和家属的好口碑,住在振兴嘉苑小区的薛黎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线上购买水电气 帮助老人消除“数字鸿沟”
因为住得近,也有些空闲,今年55岁的薛黎军,大约从10年前开始,时常帮左邻右舍有需要的独居老人们跑跑腿,也常常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入户,给老人们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10月9日上午,在小区微信群里,看见了国网西安供电公司驻社区联系工作人员发布的9月电费缴费通知,薛黎军骑着电动车就来到了社区。在他手机里缴纳电费的APP上,绑定着近20个账号,在社区办公室,他拿着铅笔,在纸上逐个抄写着这近20个账号上个月的用电度数和金额。哪个账号已经欠费,也特别记下来。
薛黎军说:“不只为了抄下来心里有底,也要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备一下,要是哪位老人一个月用电量下滑或者上涨得特别明显,可能是老人卧病在床用电少,或是头脑不清楚忘记关灯,要勤上门关心。”
不光帮忙买电,薛黎军的手机就像是一个“移动工作站”,线上购买水、电、气,高龄补贴年审,居民医保缴费……只要是需要手机上办理的,老人不会自己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的,薛黎军都能想办法帮老人们办妥。
应急陪诊跑腿 协助社区上门入户
时常走动、陪伴聊天、代办业务……这些老人们需求频次最多的家常事,在薛黎军眼里都是小事。当然,还有急事,最大的急事就是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独居老人应急陪诊。
一天早晨,社区接到了求助电话,“我是11号楼的李香兰,我这会儿身体很不舒服……”今年88岁的李香兰,女儿远在国外,儿子在渭南,一时半会赶不回来。不等老人把话说完,朱雀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琳就赶紧往李阿姨家里赶。路上给薛黎军和11号楼的楼长、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打了电话。
大伙赶到李香兰家时,薛黎军已经将社区平时应急的小三轮车骑到了楼下。几人连背带扶地将李香兰送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经医生诊断,李香兰是轻微脑梗,为了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经过与其子女沟通,一行人便将李香兰送往陕西省人民医院就医。
时间就是生命,经过紧急救治,全力将脑梗后并发症降到了最低……医生说,幸亏送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活动现场做后勤 他是老人眼里的“好孩子”
在朱雀北社区,常有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秋节前,社区陪伴老人们共享团圆盛宴,在物业、驻地单位邻里商户的支持下,社区小广场上摆起了席面。薛黎军和楼长、志愿者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布置场地、准备食材。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操办,让老人们感受到别样的亲情与团圆。
邓琳说:“在现场,薛师傅是安保、是后勤、更是全程陪伴老人的‘好孩子’。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把行动不便的老人,一个个接来,陪着老人一起看节目,照顾老人们吃饭,相聚结束又一个个安全送回去。不仅仅是一场活动,这在助老餐厅,在早上陪伴老人们锻炼时,都是常态。”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