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5日
博物馆里看交通

本报讯(记者 成东丽)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对2020年以来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陕西省共有6家单位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6名个人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其中,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据了解,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交通馆)是一座以长安大学特色学科专业为依托的行业特色博物馆,位于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共三层,分为公路、汽车和智能交通与工程机械三个展厅。该博物馆立足于科学普及和文化育人,坚持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10月12日,记者走进博物馆,在一楼的公路展厅里,不仅能看到道路、桥梁、隧道等展示模型,还能看到中国最古老的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世界上最长的隧道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

在二楼的汽车展厅,古老的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和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蒸汽机和内燃机,展示了汽车工业从古至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

三楼的智能交通与工程机械展厅,里面有修建不同类型道路的工程机械,展示着方便人们出行的智慧交通沙盘,在这里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国作为基建大国的底蕴。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博物馆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了公路交通领域的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同时,还以公路交通文化、历史为背景,以展示公路交通科技发展成果,打造了以“交通改变世界,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特色科普品牌。2023年,公路交通博物馆举办的各项科普系列活动线下参与15000余人次、线上参与10万余人次。

目前,公路交通博物馆已开设选修课《交通强国》,该课程于 2021年被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2023年,公路交通博物馆团队研究申报长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博物馆里看交通》,将传统课堂与博物馆实践紧密结合,聚焦国家公路交通科技发展大局,让学生通过对交通科技、文化的研究,涵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文化品质。

同时,公路交通博物馆团队还将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先后与秦汉中学、经开一中、翠华路小学、西京医院幼儿园等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扩大公路交通优秀科普资源的辐射面。

为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该博物馆还开展了“追寻公路,探秘交通”展品拍照打卡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大学生和市民走进公路交通博物馆打卡,通过短视频、话题互动等方式分享在博物馆的所看所学所感,营造全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方位的线上活动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