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6日
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渭河干流连续6年达到Ⅲ类水质
10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相继介绍了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2019年以来,全省上下突出抓好治沙治水、污染防治、结构调整、惠民利民等重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6条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标准

“开展省级奖补工作,累计安排奖补资金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黄河专项28亿元,居沿黄9省区前列。”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田江介绍,全面启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新建淤地坝177座,完成营造林263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突出抓好渭河、北洛河等防洪治理,新建五级以上堤防866公里。“一库一策”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完成闭库销号29座。

狠抓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延河、泾河、无定河综合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26条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标准。完成干流10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开展新一轮干支流排污口排查并纳入台账管理,黄河干流(陕西段)全线连续两年水质达到Ⅱ类水质。黄河流域114座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聚焦节水控水,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开展地下水超采超载治理,关中地下水超采区水位较2019年上升5.1米。建成延安引黄等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实现先期通水,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顺利贯通。以工业利用、绿地浇灌、农田灌溉为重点,持续推动再生水利用工作,西安名列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首位。

突出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流域城镇化率较2019年提高3.5个百分点,苹果、猕猴桃等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

徐田江表示,下一步,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渭河干流连续6年达到Ⅲ类水质

“2023年,我省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两年达到Ⅱ类水质,渭河干流连续6年达到Ⅲ类水质,延河、无定河、北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金东介绍,我省强化渭河治理,采取“关、建、治、管”等多元措施,开展两轮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渭河水质实现质的飞跃,渭河干流水质5年间污染指数下降了19%。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对生活污水深度治理,助力循环发展。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创建“无废细胞”“无废集团”,加快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张金东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切实守护好黄河母亲河,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我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陕西水生态修复保护稳步向好

近年来,陕西省水利厅全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系统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不断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陕西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张斌成介绍,到2023年底为止,全省共建成水库1060座,总库容约117亿立方米,各类工程总供水能力约135亿立方米,“东西引黄、南水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水生态修复保护稳步向好。建立陕甘川三省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河湖“清四乱”、非法采砂等专项行动,命名15条“陕西省幸福河湖”。制定印发《陕西省黄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将我省黄河流域6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纳入名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加大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4万座,入黄泥沙由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每年8亿吨下降到2021年以后平均每年不足1亿吨,全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由2019年的62.18%提升至2023年的65.99%,陕西绿色版图持续向北延伸,累计建成18个国家级示范园、27个省级示范园,探索出综合治理型、特色产业型等多种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模式,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张斌成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工作,高标准推进重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244个行政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陕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力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2019年至今,全省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71.81万亩,沙区植被覆盖度达到58.41%,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95.98万亩,重度及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0.60万亩,步入“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深入推进科学绿化。从2019年至今,流域累计完成营造林2636.33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新增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城市17个,完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450个,244个行政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保华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快秦岭国家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双园”省份建设。积极推进秦岭大熊猫、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和繁育基地建设。落实封山禁牧制度,加大林草执法工作力度,开展三北地区林草湿荒资源执法、涉林违法专项清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

本报记者 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