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6日
一颗陕西苹果的故事

郭帮耀向参会者介绍延安苹果。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漫步于杨凌农高会展会现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苹果为有“选择困难症”的参观者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有的个头硕大,皮薄肉脆;有的咬上一口,甘甜多汁;还有的色泽鲜艳、肉质细密。小果子如何成为大产业,10月25日,记者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寻找答案。

种: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

单个苹果重达1.6斤,这是延安市富县农联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帮耀此次带上农高会的明星展品之一。“它要参与‘果王’拍卖,目前定价是8888元。”

郭帮耀作为杨凌农高会的常客,今年携带着他的“苹果军团”第四次踏上这一展示农业硕果的舞台。“我们的阵容涵盖了秦脆、红富士、一抹红、蜜脆等十多个广受欢迎的品种。”他告诉记者,通过构建全产业链网络,合作社与农场为农户提供苗木并在培育过程中“全程护航”,确保苹果的品质与产量。收购后的苹果在冷库中储存,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至全国各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郭帮耀的故事,只是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拔高、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黄土层深厚以及适宜的降雨量和温度,使得延安成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特别是搭乘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太空苹果”的美誉更是让延安苹果声名远播,畅销国内外。

时至今日,延安的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32.8万亩,全产业链的产值高达506.7亿元,其中超过六成的农民收入源自苹果。

选:农高会见证陕西苹果跨越式发展

从企业家到如今的陕西省果业协会会长,一路走来,刘镇心中颇为感慨:“2007年,我们以企业身份第一次参加农高会。早些年,农高会上展出的苹果多数是‘清一色’的富士系列。”

面对这样的局面,刘镇下决心,要在农高会上寻找与之抗衡的国产苹果品种。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镇在当年的农高会上,赞助举办了中国好苹果大赛。

2020年农高会上,刘镇相中了国产苹果新优品种“瑞香红”,当年以1100万元价格取得了独家苗木的生产经营权。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正阳教授历经20年培育的苹果品种,一度刷新了当年全国苹果新品种转化价格纪录。

今年的中国好苹果大赛(2024)总决赛上,瑞香红这个苹果新品种因其色泽艳丽、果形高桩、香甜可口、极耐贮藏的突出特性获得参会者的连连赞誉。

如今,中国好苹果大赛已成功举办多届,吸引了上万果农参与,其中不乏来自偏远山区的果农。他们通过参赛获奖,不仅获得了荣誉,更打开了视野。

本届农高会期间还将举办苹果展销对接活动,为获奖果农和果品企业搭建了直接与市场对接的桥梁,促进优质苹果的快速流通与销售。

销:电商铺就甜蜜之路

陕西省果业协会所做的就是将果品的种植端和销售端相连。而要说苹果销售,陕西省青年电商联合会会长陈炳先有发言权。

“我与电商结缘已近二十载,当初就是从卖苹果开始的。提及陕西,苹果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一个千亿级的大产业。”陈炳先说。

从早期的黄元帅到如今广受欢迎的富士,再到近年来培育出的新品种如瑞阳、维纳斯黄金,陕西苹果的品质逐年提升,不仅口感更佳,更成为全球苹果产业中一颗璀璨的“中国心”。在陈炳先看来,这是陕西乃至全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体现,也是新农人不懈追求卓越的成果。

为了将这份来自黄土高原的甜蜜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陈炳先和他的团队利用电商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通过合作社和基地直采的模式,结合互联网预售、大型企业采购对接等多种策略,实现了苹果从枝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陕西省青年电商联合会每年助力销售的陕西苹果总额高达5亿元至8亿元,主要销往东南沿海等苹果产量较少的地区,并积极探索跨境电商,让陕西苹果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