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陕西的众多医疗机构与全球知名医疗企业展开了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自身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方面最新成果的同时,与世界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
11月9日,在进博会现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携手全球最大的骨科及医疗科技公司之一的史赛克,为“Mako机器人亚太培训中心”揭牌。
在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医生,也难以保证手术的绝对精准和完美。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患者的骨骼结构、软组织状态、手术器械的精准度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手术效果打折扣。而且,培养一名能够熟练进行此类手术的医生,需要多年时间,对于更加复杂的微创手术,如单髁关节置换,培养周期则更为漫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知名企业携手,引入了关节机器人系统。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该关节机器人外观酷似一台精密的工业机器人,内部拥有多个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能够精确感知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令进行精准操作。
史赛克工作人员刁志君介绍:“在Mako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患者的骨骼结构、软组织状态等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手术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医生还可以在术前进行精确的手术规划,模拟手术过程,预测手术效果,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他一边说,一边进行操作——手术中,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手术计划,手持机械臂在立体定向边界保护下执行毫米级精度的截骨。同时,Mako机器人还能够精确控制手术器械的运动轨迹和力度,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当天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团队参与了“6地5G多中心关节手术直播”活动。借助5G技术的低延时、高带宽特性,将手术现场的高清画面实时传输至上海、西安、南京、重庆、宁波、秦皇岛六个城市的七家医院。
通过大屏幕,各地的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这种远程手术指导的模式,不仅验证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打破了传统医疗的地理限制,使得偏远地区的医院和医生也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术理念。
王坤正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参与此次活动,旨在积累经验,探索相关行业标准,以更好地推广‘机器人+手术’模式,服务广大患者。同时,将这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术理念推广到更多的地区,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