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秦腔艺术节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经典与创新碰撞的舞台。艺术家们用精湛的技艺和无限的创意,为古老的秦腔注入新的活力,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魅力。
《青春曼巴》《生命的绿洲》《攒劲女人》《逐梦桃花源》等创新现实题材秦腔大戏,用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演绎出了火热新时代的韵味,让观众在欣赏秦腔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强烈跳动。
高原上的生命赞歌
11月3日,西宁艺术剧院精心创排的秦腔现代戏《青春曼巴》亮相本届秦腔艺术节。该剧高度还原了青海卫生战线的优秀代表、全国劳模、“人民健康好卫士”田青春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扎根海拔4200米的基层卫生单位,数十年如一日为牧区基层人民服务,被藏族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上最好的‘曼巴(藏语,医生)’”。
全剧分为“生命的启示”“理想的追求”“文明的火种”“难舍的思念”“草原的呼唤”“哈达的河流”等。满怀着热烈淳朴的情感,以高亢激越的秦声秦韵和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生动展现了青海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台下的观众沉浸于剧情之中,被田青春的故事深深触动,剧情高潮处,许多人不禁热泪盈眶。
毛乌素沙地的英雄史诗
“曾经黄沙八千里,今朝碧玉连九天……”11月3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倾心创演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在本届秦腔艺术节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该剧以其质朴的魅力和精彩的演绎,从悠扬的唱腔到细腻的表演,从深刻的主题到新颖的呈现方式,每个环节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令现场的专家评委与观众沉浸其中,回味良久。
该剧以毛乌素沙地治理为创作蓝本,生动描绘了一群为沙漠治理默默奉献数十载的“治沙英雄”形象。剧情在人物当下情绪与回忆之间灵活切换,观众仿佛置身于治沙英雄的内心世界,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希望、挣扎、挫折与欣慰,在现实与回忆的交融中栩栩如生地呈现,极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深化了人物塑造,让观众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特别是剧中将风沙、老旱柳、天鹅等元素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为整个剧目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传统戏曲程式在现代戏中的化用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例如,水担舞巧妙地化用了武生身段,让原本普通的劳动场景变得极具观赏性;骑自行车打架的情节中加入跟头技巧,使现代化的道具与传统戏曲技巧完美融合,既展现了现代生活元素,又保留了秦腔艺术的韵味,进一步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质。
乡村振兴的喜剧画卷
11月3日,由西安市户县群星剧团带来的秦腔现代戏《逐梦桃花源》在易俗文化街区上演。该剧以喜剧的方式描写了退休乡贤刘老师重启人生、了却夙愿、反哺故乡,以新旧两幅农民画《桃源寻梦》引领年轻一代投身乡村振兴、实现自我价值、共筑新时代桃源梦的故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面貌。
“秦腔戏、农民画,龙窝酒、户太八号,各种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小吃美食与火热的当代生活交相辉映,亲切有趣。”露天舞台下,观众纷纷热议。不仅对该剧内容表示肯定,更对文化与生活融合的呈现形式由衷喜爱。
奋斗者的“攒劲”群像
“攒劲”,在宁夏方言中是对人能力的极致赞美之词,在 11月4 日晚的西安广电大剧院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当晚,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原创的《攒劲女人》在第十届秦腔艺术节舞台上精彩上演。该剧根据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耀梅坚韧不拔、诚信创业的故事改编而成。
《攒劲女人》成功塑造了一群在绝境中坚韧不屈、奋斗不止、蓬勃向上的“攒劲”人物群像,深深打动了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剧中女主人公李水河的原型李耀梅,一生充满坎坷与磨难。该剧深入生活取材,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凡人赞歌。“人么,生来是攒劲的!”李耀梅反复提及的这句话,成为《攒劲女人》的灵魂主题。
除了演员对人物的精彩演绎,舞台上反复出现的芨芨草,如同千万个像李耀梅这样平凡却伟大的人们的象征,闪耀在舞台之上,也铭刻在观众心中。
本报记者 夏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