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5日
陕西生态保护显成效

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近日,西安市鄠邑区太平国有生态林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10月29日10时50分,一台精心布设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的身影,这是该区域首次记录到金钱豹的踪迹。

尽管金钱豹在秦岭腹地已多次被镜头捕捉,但在太平国有生态林场内还是首次发现其踪迹。这次拍摄到金钱豹不仅让科研人员兴奋不已,也进一步证实了陕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成果。

这台立下“战功”的红外相机,自今年4月16日起便坚守在太平国有生态林场东西山管护站桦林湾工房后的荨麻沟,这里地处南北缓坡坡底,紧邻一条小河道,是动物们获取水源的关键区域。

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省林业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林草科技成果转化、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显著成果。走进陕西林业展厅,“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目光,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

陕西,这片地处内陆腹地的广袤土地,因秦岭的横亘而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其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使陕西成为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陕西致力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有效提升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目前,陕西全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类已超过800种,种子植物种类达到46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3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以朱鹮为例,这个曾经濒临灭绝的物种,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焕发了新的生机。去年,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突破万只大关,而今年10月,又有24只朱鹮在陕西咸阳成功回归野外,标志着朱鹮在陕西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同样令人振奋的是大熊猫的保护成果。陕西作为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长到345只,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就有10只野生大熊猫生活,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此外,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秦岭石蝴蝶、华山新麦草等珍稀野生植物种群数量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据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介绍,陕西省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通过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和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持续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陕西省还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监管,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并开发了秦岭生态状况综合监管系统,定期对秦岭区域自然保护地开展遥感监测和核实整改工作。

配合生态环境部对2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保护成效评估显示,陕西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明显,保护成效显著。同时,陕西省还致力于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组织开展了多项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外来物种入侵机制研究,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下一步,陕西省将继续强化秦岭生态保护监管,推动秦岭区域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和生态环境问题核查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工作。通过协同秦岭区域其他兄弟省(市)的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推进秦岭地区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