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韧草如茵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三(13)班 袁一方

叶嘉莹从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出发,提出了“弱德之美”一词。叶嘉莹说“弱德”,是不同于弱者的。弱者是落后,是劣势,是要挨打的;而弱德是沉淀,是智慧,是胸怀万物。那究竟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幼年遭遇坎坷,可谓命运多舛,但是经受的诸多打击并没有让她萎靡不振,而是更加投身于诗歌创作与翻译工作中,将苦难转化为春雨般温和的动力。

她不是大树,是面对风暴的芦苇;她不是珍珠,是饱受磨砺的蚌肉;她不是娇花,是春风吹又生的韧草……她就是“弱德之美”的一种诠释。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提到:“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流露着一种弱德之美。这种美,绝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嵌进了中国人的骨肉,是一种天生的,带有亲和力的力量,能够推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弱德之美藏在文化中。中国文化毫无疑问是开放的、多样的,同时也是包容的、博采众长的。每一个时期,中国文化都在一步步改变,在兼容并蓄中变得更加强大。

弱德之美,融入在中国人生活的点滴中。中式早餐与西方快餐的融合让国外掀起“中餐潮流”,传统服饰与国际品牌的交流引领中国走向世界……无数人惊叹中国文化影响的广泛与持久,56个民族,竞相开放、万紫千红。这种文化特质如同水一样,能够洗涤万物。

弱德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弱德体现出的是一种态度,张开臂弯,以柔和的姿态将其揽下,再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后创新,向世界展示文化“大美”的一面。

教师点评:选题虽然宏大不易驾驭,但作者思想积极向上。少年如春之芽,茁壮成长,少年强盛,中国便如盛夏之花,繁荣昌盛。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弱德之美的理解。

指导老师 袁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