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市井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7日
小信件解决居民大难题
社区“密盒”让“陌邻”变“睦邻”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讯(记者 姬娜)“向‘睦邻迷你盒’里投了一封信,最终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11月26日,家住西安市杜城街道齐王新园社区的杨女士,笑着对入户慰问的社工和社区工作者说。

今年66岁的杨女士,家中有五口人,大女儿是残疾人,小女儿要接送两个上学的孩子,家中唯一有劳动能力的小女儿一直没找到工作。今年1月底,看到社区摆放的“睦邻迷你盒”后,杨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二女儿写了一封信投递进去。

没想到的是,杨女士很快就收到社区的电话。

“我们走访发现她家确实困难,为杨女士的大女儿申请了救助金,我们每月入户探访、帮扶。”该社区工作人员陈雪燕说,他们计划为该家庭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帮助她们走出困境。

记者在齐王新园社区看到,居民任先生、张先生先后向“睦邻迷你盒”投递了信件。任先生说:“社区离绕城高速近,晚上噪声大,我反映一下。”张先生表示,住户有“急难愁盼”,写封信投进去,很多问题能得到回应。

“我们社区的这个是‘迷你版’,是今年1月杜城街道给辖区24个社区统一投放的,街道社工站有个大的‘睦邻密盒’。”陈雪燕说。

随后,记者来到杜城街道社工站,看到了这个高1.2米的“睦邻密盒”。

“去年4月,雁塔区民政局联合杜城街道社工站、西安市和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西安率先开展‘睦邻密盒’交互式服务,今年1月在社区推广。”驻站社工赵彩荧说,“睦邻密盒”24小时“值守”在社工站门口,居民可以把心里话、困难事、微心愿投进“密盒”。工作人员定期查看信件,针对居民的问题和需求,驻站社工联合社工室、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及时走访核实,并设置“红黄蓝”三色回应处理机制。

“红色代表个案,需要紧急处理;黄色代表用小组或社区活动的方式,增强居民融合度;蓝色代表需要志愿者持续关注的事件,我们为此建立了动态监测数据库。”赵彩荧向记者介绍道。

经允许,记者翻阅了几封信。李女士的丈夫患了癌症,社区帮其申请了临时救助金;几位困难老人行动不便,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组成探访入户队,上门开展打扫卫生等服务;有的孩子沉迷网络,社工邀请社区多个家庭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睦邻密盒”及“迷你盒”共收到有效信件574封,开展个案47个,小组活动25个,动态监测对象61个。问题解决率在90%以上。

“‘陌邻’变‘睦邻’,居民跟社区的关系近了,居民之间的关系也近了,有的居民当志愿者上门帮扶邻居,他们的关系更近了。”赵彩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