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关注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9日
商南:油茶为好日子加“油”

商洛市商南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既是茶叶的适生区,也是油茶的适生区。近年来,商南县依托当地现有28万亩生态茶园,采取茶园套种油茶的“两茶”套种模式,通过林下、园内、茶药套种,在不增地少增地的情况下,倾力打造具有“科学性、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的商南特色油茶林。

坚持“三原则”确保栽得下

经多方考察了解,商南县油茶产业发展坚持责任主体明确、自主自愿发展、茶园优先栽植三个原则,确保油茶栽得下。

商南县位于秦岭东南麓,陕鄂豫三省八县结合部,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803.2毫米,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具备油茶生长的有利条件。为确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商南县按照“政府引导激励、责任主体明确、自主自愿发展、茶园优先栽植、企业培育品牌、强化科技支撑、保障苗木供应”的总体思路,在规划、建园过程中优先针对土地流转到位、无争议纠纷的企业、合作社、大户,确保责任主体明确,签订栽植管护协议,明确栽植要求、管护内容和措施,确保油茶林后续管护跟得上,坚决杜绝“套取项目、敷衍应付、一栽了之”等问题。

商南县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发展木本油料的相关政策,帮助农民核算科学种植经营油茶的经济效益账,引导群众充分认识油茶是一次种植、长期收益的朝阳产业,由林农、企业主动申请承诺后,安排技术人员培训,现场规划设计,确保了油茶有人栽、有地栽,让有意愿、有情怀的林农先行一步、优先发展、引领示范。

“油茶是个懒农业,盛果期可达七八十年。我有20多亩山地,挂果面积达到了10多亩。去年大概能收入1.5万元,这样的每年收益,是个家庭收入的稳定来源。”十里坪镇黑沟村村民阮时平说。

同时,商南县优先考虑在企业流转承包新建茶园和低效茶园上规划、栽植油茶,确保油茶发展有阵地、优等地、能落地。截至目前,按照此标准累计完成规划3.32万亩,完成栽植油茶2.6万亩。

落实“三措施”确保管得好

为规范油茶栽植,商南县落实良种壮苗建园、倡导规模化栽植、健全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三项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油茶栽植质量,为管好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建园时,优先选择适宜商南的良种,统一调拨,全程监管,确保油茶种植良种化和适生性。积极争取油茶良种苗木培育项目资金,在县内建设油茶良种保障性苗圃3个,实现良种苗木自产自销,保证良种使用率达100%。

商南县倡导种植大户、合作社、涉林企业流转土地发展油茶,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实现连片种植、规模化管理,将油茶新增种植和低产林改造任务实行落地上图管理,对于规模成片的种植基地,统筹建设作业道路、电力等生产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山塘、水井等水源,配套灌溉或水肥一体化设施,增强抗旱稳产能力。

在青山镇,今年以来积极探索“光伏+农业”发展模式,在光伏基地套种油茶,实现“一地二用、农光互补”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持续“双增收”。

“我把土地租出去发展光伏,每年还有分红和租金拿。现在基地栽种油茶苗,除草、挖沟、栽苗这些活我都能干,一天还能挣100元补贴家用,我很高兴!”青山社区居民周银汉说。

商南县还落实技术骨干包片制度,全程跟踪服务,结合科技下乡、林业技术推广等活动,积极推广扩盘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等科管措施,培养油茶“土专家”,更好地为油茶产业发展服务。

做到“三统一”确保早见效

在油茶建园过程中,商南县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规格、统一组织施工,确保苗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快。

商南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茶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和各镇(街道)配合,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划分全县油茶“最适发展区、合适发展区、不适发展区”,科学制定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把准方向、提供遵循。

商南县严格控制苗木质量,优先选择早花品种,多品种配置栽植,选用油茶苗规格为三年以上Ⅰ级良种容器壮苗,实行政府采购集中供苗,确保种植的油茶苗木能够适应县域生长环境,确保按期开花结果、产生经济效益。

为提高油茶种植基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在十里坪镇,油茶林下还套种了玉米、小麦、黄豆、油菜、中药材等,有效提高了油茶成长间隙期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来油茶基地里挖白芨,挖一斤10块钱,一天就有100多块的收入。”十里坪镇黑沟村村民程周银说。

由商南县各镇(街道)统一组织监督实施、林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利用春、秋两季有利时机,分年度实施规模化、标准化油茶种植任务。由县林业局牵头,每年底统一组织县级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县政府审定,经公示无异议后,由林业部门将补助资金按程序兑现到实施主体。

目前,全县新发展、低产改造油茶5万亩,其中可采面积1万亩,年产值达1800万元。

赵国群 党伟 闫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