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李军锋和妻子陈娜看望特殊孩子。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有一种浪漫,叫夫妻同当志愿者。李军锋和陈娜伉俪携手,共筑志愿路。
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相知相爱
12月2日,李军锋和陈娜一起在西安参加助残活动,看望未央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陪他们互动做游戏;12月3日,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两人在西安参加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五周年座谈会,与全省的志愿者代表共商志愿服务发展大计;12月4日,两人在渭南富平开展“‘益’起‘童’行暖冬行动”,给孩子们发放“温暖包”,包括冲锋衣、鞋子、书包等;12月5日,他们将参加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两人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有亲戚笑称,这两口子不是在参加公益活动,就是在去公益活动的路上。
李军锋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回忆称,16年前,一次偶然的公益献血经历,让他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他便坚持献血,两次荣获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平常他参与捐赠帮扶活动,后来觉得成立团队能发挥更大作用。
“2016年,我和几位爱心人士发起成立富平县帮帮乐公益协会。2019年,协会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李军锋说。
“我之前在西安工作,是一名幼儿教师。我和他是渭南乡党,认识比较早。但是,我们彼此熟悉是在一场场公益活动中。”陈娜回忆道,看到李军锋给素不相识的患病孩子捐款,帮助留守儿童实现中秋节微心愿,参与江河卫士活动组织创建“绿水清林”长效护河机制……她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两颗心慢慢靠近,走到一起。
“在投身公益的道路上,我意外地与陈娜结缘。”李军锋称,2021年,当陈娜知晓他们团队缺少专业的公益小课堂老师,为了支持他,也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她辞去在西安的工作,回到渭南富平。
他们是坚持在基层做志愿服务的模范夫妻
“从此,她不辞辛劳地为乡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上公益课。还帮我照顾年迈的母亲,用心打理家庭的生活琐事。”李军锋说,陈娜的支持与付出,让自己能够阔步前行,在养家糊口的同时,去追寻那份属于二人共同的公益梦想。
陈娜有时候会称呼李军锋为“老师”,是认为他在志愿服务路上是自己的老师,是“最美志愿者”。“每次筹备活动时,他常常忙碌至深夜,精心构思活动流程。凌晨看到他翻阅资料、整理文案,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正因为他的付出,每一次活动都得以顺利开展。”陈娜表示,她不能“拖后腿”,为提升自己,她参加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师资项目培训。她给儿童服务站的孩子们上公益小课堂、阅读陪伴课、给农村孩子们上预防儿童烫伤课等,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她和志愿者主要执行的“‘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卫生健康宣教”项目在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夫妻携手,与团队其他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一起努力,通过关爱“一老一小”、助残帮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关爱老兵、公益捐助等活动,传递正能量。比如,在多个镇养老院开展手机公益课堂502节次,服务老年人近6000人次;开展“爱老敬老·留住美好”活动,为老人免费照相送上笑脸照;“暖冬行动”累计为4000余名困境儿童发放价值150余万元的温暖包;捐赠好书活动累计为山区学校捐赠价值40余万元的图书、文体用品等;先后带着满载爱心物资的5辆车,前往河南淇县等地参与抗洪救灾;为13个社区建立志愿者救援队,动员居民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团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有千余名志愿者,公益范围辐射关中和陕南多地,甚至外省。团队也获得“渭南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在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班理看来,李军锋和陈娜在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服务方面做得非常好。班理说:“这两口子是长期坚持在基层做志愿服务的一对模范夫妻,开展了各种帮扶困难家庭、困境儿童的活动,还引进许多志愿服务项目,深受当地受助群体的喜爱。”
“我们希望和团队志愿者、爱心人士一起,持续汇聚爱心、传递温暖。”陈娜笑道。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