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商州区农副公司家属院的独居老人徐华亭准备晚饭时,电路突然跳闸,眼前一片漆黑。
慌乱之余,他想到不久前社区推广的“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小程序,遂点开页面选择“报事报修”,简单描述了自己的问题,并附上详细的地址信息,点击“提交”后,立即接到中心的回访电话。
不到半小时,水电维修师王建钊赶到现场,很快找到断电源头并进行修复,还主动帮老人排查了其他用水用电隐患。随后,徐华亭通过平台完成支付并给出五星好评。
“真是太方便了!”老人感慨道,“以前遇到这种问题,我还要自己找人修,有时候得等上好久,现在有了智慧平台,手机一点,问题就解决了。”
和徐华亭一样,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体验到了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带来的安心与便捷。
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只是商州区深入解决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堵点问题,延伸精细化治理触角,多维度提供优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举措之一。
“随着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小区管理抓一抓就好,松一松就反弹。我们也曾尝试把社会化物业公司引入单位小区和‘三无’小区,但这些小区大部分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因基础条件差、居住户数少、物业费收缴困难,社会化物业公司不愿进驻。”商州区政府副区长李涛告诉记者,“为有效破解无物业居民小区‘无人管’和‘管不好’的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推行物业服务管理‘4+5’新模式,成立20个社区物业公司,实行‘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公司、小区物管会、包抓单位’四方协同共治工作机制,推行党建联建、城管执法、公安警务、司法法律、民政社团‘五大服务’进小区,为居民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提供坚强保障。”
综合整治换新颜
“我们小区现在变得可漂亮了,绿化有了、灯也亮了、监控安装齐了,柴房被拆除了,我感觉就像住进了一个新小区!”“楼变新了,院子宽敞了,小区有人管了!”说起居住环境的变化,商洛学院南院小区和煤炭公司家属院居民们欢欣雀跃。
这一切都得益于商州区实施居民小区环境整治,今年以来,该区强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由城市街道向居民小区延伸。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安排部署、调度推进、督促落实,全区各级各部门“一盘棋”抓落实。立足城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整治标准、服务指南等,对小区服务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予以明确。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小区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采取不同方式推进整治,提升小区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动真碰硬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动居民小区“增颜提质”。特别是推行市区责任单位包抓、区级领导包片、行业部门包小区、属地镇(街道)配合的“四位一体”抓落实机制,实行验收销号制度,累计组织干部群众投工投劳5.7万人次,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确保小区大事小情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下茬立势“重点治”。统筹社区、城管、公安、包抓单位各方力量,紧盯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小区“五乱”难题,面子里子一起改,纠治并举一体抓,累计拆除乱搭乱建1726间、11028平方米,实施“拆墙并院”21处,清理垃圾23158吨,整治乱堆乱放2596处、毁绿种菜327处,居民小区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实现“大变样”。
完善设施“提升治”。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为居民小区新增停车位3180个,配建充电桩2835个,加盖遮雨棚406个,配备微型消防站276个、灭火器4134个,新安装门禁系统258个、视频监控1562个,栽植乔木321株,新增绿化6433平方米,谋划启动安居巷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彻底改变老、破、旧、乱的面貌。
社区服务暖民心
“在这里吃饭方便,价格也不贵,真是太好了。”11月28日,在窑头社区“邻里食堂”就餐的68岁老人张桂芳一边吃饭一边高兴地说,她独自一人住在窑头社区的香菊苑小区,子女都不在身边,每天吃饭成了大问题。
最近社区新建的“邻里食堂”为张桂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她基本上现在每天三餐都在这里解决。
“我们坚持市场化经营理念,将社区闲置空房改造为邻里食堂、茶吧、理发店、便民小超市等,同时,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对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关怀服务。”窑头社区党支部书记代朝利介绍。
同时,窑头社区推行“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变“群众跑腿”到“上门服务”工作法。严格落实网格员“每天访七户,季度全覆盖”要求,发放便民服务卡,填写走访日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面对面讲解惠民政策,通过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此外,该社区积极实施为民办实事清单化承诺机制,先后全覆盖安装摄像头205个,缔造安全社区;接通82户居民天然气,实现居民用气便捷实惠;实施窑头社区二组雨污分流项目,硬化路面230米,为辖区22个小区安装充电桩,以实际行动纾民困、解民忧。
智慧服务“零距离”
11月28日,记者来到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一面由数十块屏幕组成的智能大屏映入眼帘,各小区的实时画面在屏幕上一览无余。
据该中心负责人董顺钰介绍,他们在“1个指挥中心+20个社区物业公司”管理模式下,通过智能设备、物网互联的5G智联技术,结合智慧物业服务管理平台的54种AI算法,集中处理提示预警、电话接听、服务保障、维修报修、值班监测等任务,目前已经投入运营。
“中心招募了30名安保人员,组建10支巡逻队伍,在全区335个非商业化物业小区定时巡逻,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若发现飞线充电、占用消防通道、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会第一时间向对应的社区物业公司反馈。”董顺钰说。
该中心还组建了专兼职水电维修队,为市民提供专业的水电安装、维修服务。未来,中心还将通过智慧物业小程序中的场地预约、社区公告、活动报名等功能,结合线下热线,为五大服务进小区提供有力支撑。
董顺钰说,指挥中心如同一个“大脑中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手段,为“4+5”“1+20”物业服务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补充,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堵点问题,延伸精细化治理触角,多维度提供优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杨永良 闫鹏飞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