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教授再度执教《将进酒》。 本报记者 陈飞波 摄
12月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生长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与成功范式”专题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活动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特级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程翔再讲《将进酒》,为与会的语文教师带来一场精彩的课堂教学,也展示了名师课堂教学的魅力,更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深刻的教育启示。
在这场专题研讨会现场,61岁的程翔回忆起20多年教师生涯,感慨地说:“20年前,我是名中学教师,今天重回中学课堂,看到 20 年前执教的视频片段十分感动。”
说起“生长的语文”这一贯穿研讨会始终的主题,程翔教授表示,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也意味着语文教师要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巧妙拆解、外化于形,将学生的需求内化为自身成长需求的养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其自然,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研讨会当天,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地安排两代教育人同上一堂课。该校青年教师樊瑾同步讲授《将进酒》课文。课堂上,她将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情感载体,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作者共情。
此次课堂教学,樊瑾深有感触地说:“我被语文这门课程深深吸引,心中充满敬畏和热爱。站在讲台上时,对每一位学生我都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这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着创新实践”。
研讨会还针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如何进行有效的师资培训等提出了建议。
采访中,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冯军说:“ 两代教育人同上一堂课,这不仅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场漫长而有意义的修行,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活水长流不息,探索课堂教科研的改革源头活水长流不息。
本报记者 陈飞波 王佳 见习记者 郭子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