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生活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6日
农行“贷”动高陵西红柿产业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富饶的关中平原之上,高陵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享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这里,是农业文明的深厚积淀之地,承载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高陵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扬帆起航,驶向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智慧化”的广阔蓝海。

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14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63万吨的年总产量,见证了高陵区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2024年,高陵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区委、区政府大跨步转型升级,以西红柿产业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全季西红柿”产业链,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崭新活力。

在这场华丽的经济转型中,农行高陵区支行以其深厚的金融底蕴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了高陵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后盾。该行坚守“支农支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高陵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为高陵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大棚到餐桌 全季西红柿惠农e贷引领高陵农业革新

“放贷这么快,政府还帮忙贴息,农民真的是把实惠拿到手了。”拿到农行10万元贷款的何村全季西红柿种植户马刚民说道,这笔及时雨的贷款帮他解决了翻修大棚以及西红柿育苗的资金难题。

马刚民说的贷款正是农行高陵区支行匠心独运推出的“全季西红柿惠农e贷”产品,这款产品专为高陵区域内全季西红柿种植产业链上的各类经营主体量身定制,覆盖种植、大棚建设、生产设备购置等方方面面,集线上化、便捷化、普惠化于一体,通过这一产品,农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贷款资金,用于发展西红柿产业。

今年以来,高陵区政府出台了培育打造“高陵全季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二十条工作措施,印发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贷款贴息流程等文件,并对全区“三农”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当下“全季西红柿”这一品牌产业链不仅以其高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成为高陵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围绕高陵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全季西红柿产业链、建设千亿级特色产业”的宏伟目标,农行高陵区支行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通过金融信贷服务的创新,推动了“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模式的形成,持续加大对高陵区产业的信贷投入。

农行高陵区支行致力于成为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的“深耕者”。他们不仅将金融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更将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农户家中。深入村落的普惠金融服务站,POS机、点钞机、电脑、打印机等自助设备一应俱全,农户无需远行,在村里就能轻松办理取款、缴费等业务,还能咨询理财、贷款等金融产品。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布点周边的农户,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金融服务的便捷与温暖。

如今,高陵区三年内实现6000亩大棚的建设目标指日可待。这些大棚,如同一个个孕育希望的摇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金融与农业正携手共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金融“钥匙”开新局 钓北村农村产业“贷”向新繁荣

炙心千百炼,敢为天下先。处于乡村振兴一线的农行高陵区支行,对于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始终坚持民众利益,积极创新。

产业链集群的蓬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农户的做大做强,村落中集体经济大家抱团前行也逐步成为内在需求,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在高陵区钓北村,这个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发展战略的小村庄就是最鲜活的例子。钓北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积极盘活村落经济,发展特色饮食文化区、文旅野营基地、花卉基地大棚等项目,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农业模式。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当西红柿产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时,资金问题更是成为了制约钓北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面对这一难题,农行高陵区支行挺身而出,展现了其责任担当与创新精神。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很难从金融机构申请到发展资金,以往一些村子只能让村民以个人名义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再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种做法不仅风险大、成本高,而且程序繁琐,对庞大的资金需求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农行高陵区支行则率先打破了这一瓶颈,成为全区首家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提供贷款支持的金融机构,成功发放经营贷款100万元。这笔资金的注入,犹如一场春雨,为钓北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资金的支持下,钓北村的产业链条得以进一步延伸,西红柿种植、文旅深度游等项目蓬勃发展。

在高陵区类似钓北村这样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有80多个,而农行高陵区支行以踏实的脚步,构建起了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深耕基层

农行西安分行助力县域经济绽放新光彩

高陵区上演的故事只是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服务“三农”主力行,农行西安分行始终坚守在支农支小、普惠金融的最前沿。他们坚持积极探索,引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潮流。通过引入金融“活水”,灌溉三秦大地县域强业富民的土壤,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截至11月末,县域贷款、涉农贷款、乡村产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了87.2亿元、25.77亿元、22.33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农行西安分行在支持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紧盯民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是农行西安分行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宗旨。围绕“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因地制宜扶持当地富民产业。在高陵区、周至县、鄠邑区等地,农行西安分行通过多样化信贷产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在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近年来蒸蒸日上,从一根藤发展到了集生产、包装、冷链、物流俱全的全产业链。农行周至县支行以“惠农e贷”“锦绣前程贷”为载体,放宽授信额度及年限,通过“线下传统金融服务+线上E贷”双核驱动,有效满足当地经营户快速融资需求。

在鄠邑区,针对现代农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学等优质小微企业,农行鄠邑区支行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优惠的资金支持和专业的金融方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临潼区、在蓝田县乃至在关中平原的各个区域,农行正携手当地政府,汇集政府、金融、企业三方力量,共同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他们通过注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农行西安分行将继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专业的金融团队和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薛凯 刘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