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关注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7日
如何让老年阅读更“悦读”
出版老年读物 共筑友好阅读环境

日前,民政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阅读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趣源泉。

阅读作为提升自我、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老年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在阅读方面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老年人阅读的现状与需求

12月15日,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的陕西省图书馆。一楼借阅区内有很多老人正在专心阅读,今年71岁的王建峰就是其中之一。

“我喜欢看书,除了下雨几乎每天早上都到省图来看书。”王建峰告诉记者,他最爱看的就是报纸,因为报纸的标题大且排版流畅,“每天往这一坐,没有人打扰,我就一个人静静地看,安逸得很。”

退休教师刘尹燕也喜欢阅读,为了满足爱好,孩子们还给她买了可以阅读电子书的平板电脑,但她并不爱用。“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平板电脑里装的书更多,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还是更喜欢手捧一本书的感觉。”

这不仅仅是王建峰和刘尹燕的个人选择,更是许多老年人的共同心声。根据中国老龄协会的数据,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阅读习惯的占比达到了23.9%,且这一比例正逐年上升。

然而,老年人阅读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视力下降、听力减退、数字化阅读的不适应……这些问题成为横亘在他们与阅读之间的鸿沟。

老年读者期待老年读物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明确,要扩大老年读物的供给,加大对老年读物的支持力度等等。什么样的读物才算是老年读物?

一项老年阅读研究课题显示,老年阅读群体偏向实用类、文艺类读物,强调功能性和趣味性,也喜欢轻、薄、小的画册,以读物的便携性,应对阅读精力下降的现实。其中,65%的男性老年读者最喜欢阅读时事政治类信息,66%的女性老年读者最喜欢阅读健康养生类信息。

“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养生类和小说类的书籍,但是这类书里有些内容不太适合我们老年人。比如说,一些小说里有很多网络用语,我看不懂。养生书有些又太过专业,满是医学术语,没有一定的基础根本看不懂。”在省图看报纸的王志涛老人说。

采访中,老人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老年读物的期待:不仅是字体和排版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阅读需求,内容更要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点,既要能满足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也要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乐趣。

“其实,我们老年人也有很强的阅读需求。”王志涛感慨地说,“希望这次的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老年人也能有丰富的、适合自己的读物可读。”

针对老人们的诉求,《意见》鼓励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单位,根据老年人的阅读需求和特点,分层分类优化出版结构,增加老年读物的选题策划和主题出版。

共筑友好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作为老年人阅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意见》提出,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点,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做好场地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提供适合老年人需要的阅读导览、无障碍阅读设施设备和服务等。

在优化老年阅读环境方面,走进省图的任何一间借阅室,都能看到设置的老年读者专座。此外,服务台还配备读书台灯、老花镜和医疗箱。

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将报纸按照报刊目录整理,方便老年人查找自己喜欢的报纸。常见的报纸和老年人高频翻阅的报纸,会被整合在一处。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图书馆定期向老年读者征求使用信息的目的和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内容。其中,保健养生、文学、历史、戏曲、旅游等内容的图书和书法、绘画、棋牌、植物栽培、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报刊更受老年读者的青睐。

此外,省图还开通了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人早上到图书馆可以提前进入,免去了排队流程。工作人员表示,相比较普通借书卡一个月的周期,省图推出的老年卡借书周期达两个月。

除了公共图书馆,书店也在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

位于西安钟楼的新华书店承载了几代西安人的记忆。12月16日中午,记者来到书店四楼阅览区,看到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围坐在红木桌旁阅读。“这家书店离我家近,我经常来。时间长了也认识了几位书友,大家在一块有话说。”老年读者王庭岚说。

据介绍,新华书店会组织读书分享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同时还定期举办中医文化科普系列讲座,老年人可以学习一些中医基础理论与知识。

全民行动 共绘银龄书香

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目前纸质书依旧是老年人最主流的阅读方式。但随着消费、阅读等场景的变迁,以及老年人自身特点,老年读者在找书、买书、借书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门槛。破解痛点的关键,仍在推进供给下沉、服务上门。

《意见》提出优化老年阅读环境的具体举措。比如,在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打造老年人线上线下借阅通道;鼓励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和职工书屋以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配备专门的银龄书架,打造老年人阅读、休闲、养生、会友的多业态叠加复合空间等。

在西安市未央区的康馨园康养社区,有一个专门为老人打造的阅览室,阅览室里存放着大量的书籍和报刊,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健康等多个领域,满足了老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此外,阅览室还引入了樊登线上有声读书服务,为那些视力不佳或喜欢听书的老人提供了便利。老年读者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或自己的手机,轻松地收听各种书籍的朗读版本,享受阅读的乐趣。

一些企业、机构和个人也通过捐赠、共建等方式支持老年阅读事业的发展,如送书上门、阅读讲座、读书会等,让阅读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西安市委党校副教授刘妍指出,提高公共阅读空间的适老化程度,让老年人爱上阅读、享受阅读,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阅读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图书馆、书店等公共阅读空间应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优质的服务内容;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老年人阅读推广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老年人阅读的良好氛围。

同时,刘妍也强调了家庭在老年人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应鼓励和支持老年人阅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陪伴他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袁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