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市井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5日
识别声音类型 绘制“声景地图”
噪声监测有了“智能助手”

扫码看视频

住宅楼下传来的汽车鸣笛声,工地上传来的敲击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噪声污染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不久,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中,便有工地夜间施工,车辆运行噪声扰民的案例。如今,随着西安市噪声自动监测数智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实现了全时段、全方位、高精度的噪声智能监测。

鸟叫、人声、机械作业声音自动识别

12月24日,记者在曲江池北路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子站看到,一块LED显示屏背后竖着一根金属杆,顶端有一个类似“麦克风”的设备,两旁则是用来进行气象监测和环境自然声识别的仪器,还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杆子下方配置一个金属机箱。

“这个‘麦克风’是全天候户外传声器,一旦附近声音超标,就会自动记录。同时,系统会定位声源方向,摄像头随之转动并拍照,这些数据将实时上传。”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工程师杨震龙介绍,通过这一套设备综合定位,可以让噪声无处遁形。

“鸟叫”58.7分贝、“气流噪声”56.9分贝、“机械设备作业”58.6分贝、“人说话声”55.8分贝、“人活动声”56.7分贝……从数智化管理平台可以看到,不仅能监测到声音大小,还有声源详细描述。

杨震龙介绍,单凭声音大小不能认定其是否属于噪声,例如鸟叫、雨声这类自然声音不属于噪声,机箱中的采集分析设备拥有识别这些声音的功能。相比传统人工审核,该技术显著降低了主观性错误,提高了审核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分级数据共享系统,将判别误差反馈至源头,促进声源识别技术持续优化与升级。

一张“声景地图”囊括噪声污染特征

当声环境质量监测子站监测到噪声污染时,数智化管理平台也会发出站点超标警报,区域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便可以看到所负责监测站点的实时数据,实现平台与管理终端一体化协调联动。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创新研发了监测点位超标噪声特征图谱,将声源定位技术、声源识别和航拍影像相结合,根据超标声源方位、累计超标录音次数、能量平均值生成方位“玫瑰图”,显示出主要噪声源的声源类型及占比;累计分贝值均值生成能量“玫瑰图”,配合集成在航拍图上,反映的噪声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为无形声音“画像”。

“你看这个底图是监测站点实景航拍图,线段长短代表该方向噪声超标累计次数,不同颜色代表该方向超标噪声平均能量。”杨震龙介绍,通过这一套组合勾勒出清晰的“声景地图”,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明确靶向。同时,结合现场踏勘反馈,建立不同功能区的特征图谱案例库,使其随着数据的丰富和声源识别率的提高,更加精准地给声源“画像”。

目前,西安市规划建设了20个这样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子站,覆盖全市最具代表性的声环境功能区。在“智能助手”的帮助下,西安市噪声监测实现了从人工一年数次采样到自动全天候实时监测,为西安市噪声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也为构建宜居城市增添一份助力。

文/视频 本报记者 文晨 代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