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镇西高寺村耕地复垦(占补平衡)项目验收现场。
缙颐小区业主代表喜领不动产权证书。(资料照片)
汛期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资料照片)
隆冬时节,位于城固县龙头镇的西高寺村北坡上,一垄一垄的梯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荒草地,因水土流失没办法耕种,经过复垦改造后现在变成了我们村的宝贝田、景观带。”村子里的老人高树国高兴地介绍道。
今年以来,城固县自然资源局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聚焦主业主责,坚持保资源与促发展并举,围绕严格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民生事业保障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有效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守牢粮食安全 推进耕地保护制度落地
土地,是发展之基;耕地,是粮食之本。要守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珍惜土地资源,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不断加强保护力度、有效提升利用效能、持续提高粮食等作物的单产和质量,让老百姓在既“吃得饱”又“吃得好”的美好生活里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此,城固县自然资源局通过整合部门力量、成立督导检查组、实地解决存在问题等方式,扎实推进辖区各镇(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核实整改,先后核查变更图斑1.07万亩,完成“非农化”整改674.5亩,全县42.23万亩耕地和36.25万亩基本农田实现了“良田粮用”。同时,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数量。2024年,已补充耕地2130亩,报备占补平衡项目634亩。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而且提高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全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盯紧风险隐患 抓实地质灾害防范治理
城固县地形狭长,呈南北走势,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3类为主,多分布在县域北部、南部山区及盆地边缘区域。目前,全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21处,其中滑坡109处、崩塌9处、泥石流3处,涉及13个镇(办),威胁826户2930人3131间房屋,据测算,这些地质灾害隐患可造成潜在经济损失达3.25亿元。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福祉,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给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更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城固县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多措并举、防治结合,采取部门牵头抓总,基层所、镇村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实现了“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同时,持续完善“人防+技防”等措施,构建形成了“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体系。
今年以来,累计完成避险演练、知识培训545场次,开展“雨前、雨中、雨后”排查2356次,争取国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专项资金1472万元,工程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并成功预警了一起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获得省上肯定、表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稳中向好。
提升营商环境 优化为民服务体系建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陕西省及其各地市、县区深化“三个年”活动,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一年。鉴于此,城固县自然资源局以推动职能转变为抓手,积极响应企业和群众诉求,着力开展“诚心办”“一件事一次办”“水电气联动过户”等惠民生工作,当好“金牌店小二”和群众“贴心人”。
在此过程中,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全力解决群众关切“办证难”问题,按照“一区一策”、先易后难原则,制定了办理转移登记的具体措施。全年共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1.3万本,“交(房)地即交证”9宗343亩,惠及业主1386户,助企融资2.74亿元。同时,追缴土地出让金519.79万元,契税64.42万元,分5个批次为56个小区21827户群众办理了不动产登记,受到群众的点赞。
一寸土地一寸金,管好用好万代情。该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控,认真履行“保资源、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职责,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合理利用,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建领航,不断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修复、执法监察、不动产登记等各项业务工作,切实在保资源、促发展、惠民生的过程中,奏响自然资源人担当有为的奋进之歌!
文/图 吴昌永 彭晓伟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