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社区里周刊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6日
社区调解工作室化解居民“疙瘩事”

工作人员调解邻里纠纷。

编前语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居民的共同家园,也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深入社区服务群众,共建共享和谐、开放、友爱的社区氛围,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生动讲好社区故事、基层善治故事,本报今起推出《社区里》周刊。

在这里,您能通过“新风尚”看到发生在社区里的暖心事、正能量,感受“好邻居”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温馨和谐;或参加一场“板凳会”,听听社区治理中的新思路、好举措;如需帮助,还可@“小秦帮忙”,我们的帮忙记者会第一时间上门帮您解决急难愁盼……总之,社区里的开心事、烦心事,就是我们关心的事。欢迎您关注我们,经常联系我们,咱们每周一见。

在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金地天境社区,有一个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简称“社区调解工作室”)。自2023年8月正式挂牌以来,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便成为社区与群众之间一座解民忧、纾民困的“连心桥”,解开了居民不少“疙瘩事”。

楼上漏水楼下“砸”门 多次调解化解矛盾

“小王,你来评评理。你们上次跟我说了以后,我平时弹琴已经很注意时间了,她还整天上来‘砸’门,就是故意找事……”在社区调解工作室里,居民项女士跟调解员小王诉说自己遇到的烦心事。

项女士口中的她,是住在自己楼下的庞女士。此前,项女士曾向社区反映,庞女士经常上楼使劲敲她家门。社区人员了解情况得知,项女士平时在家喜欢弹弹钢琴,庞女士觉得声音太大影响了自己休息,便上楼敲门抗议。后来,在社区人员建议下,项女士弹琴时尽量避开楼下住户休息时段,并且在地板上铺了隔音垫,哪知对方仍然不依不饶,只好再次求助社区。

“她家里往下漏水很长时间都不管……”庞女士情绪也很激动。调解员小王听到对方反映楼上家中漏水,追问之下得知,2023年,庞女士发现家中渗水,疑是楼上漏水导致,跟对方多次沟通无果,时间长了心里颇有怨气,后来碰上对方弹琴声音有点大,正好“借题发挥”。

了解到双方矛盾的根源,在社区、物业、民警等多方协调下,物业免费对漏水问题进行排查以及维修。2024年11月底,随着漏水问题的解决,双方一年多来的矛盾也顺利化解。

只要有纠纷就有调解员的身影

像这样的辖区居民矛盾纠纷,社区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成功调解了60余件,受益150余人次;参与调解处理民生诉求30余件。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雁塔区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和雁塔区司法局曲江司法所的指导下,社区调解工作室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原则,有效健全完善社区调解工作室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整合专业调解力量与资源参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近年来,金地天境社区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抓手,着重强化“居民需求(问题)提出—有关方面呼应—满足需求—服务评价”的工作流程,以“入户沟通,了解原委”为主线,以“党员沟通,明确需求”为侧重,以“物业参与,社区调解”为兜底。

“我们也是雁塔区第一家在社区级设立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如今,只要群众有纠纷,就有调解员的身影。”金地天境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任敏敏表示,调解工作坚持 “情理法”相结合,从“情”暖心疏导,从“理”耐心沟通,从“法”细心解释,遇到复杂矛盾纠纷时,他们还会积极协调相关专业人员,为当事人进行释疑。目前,社区已经与各方形成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