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出土26000余件石制品、渭南蒋家遗址发现双重环壕和人面像陶器、长武谢家河遗址发现多座仰韶文化的房址……近日,陕西省考古学会对外陆续发布参评“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的15项重要考古发现,评选结果将在“2024年度陕西考古成果交流会”上予以公布。
这是对过去一年我省考古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省“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书写着证古启今”的一个缩影。
发现国内罕见的 基本连续的人类文化遗存
旧石器考古为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新证据。近年来,陕西考古工作者在秦岭南麓新发现旧石器遗址200余处。其中,南郑疥圪洞为汉中盆地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国内罕见的、距今10万-1.5万年前后基本连续的人类文化遗存。
距今5500年前后,仰韶文化的中心——陕西关中地区已开始迈入了早期文明的社会。高陵杨官寨遗址作为关中地区已知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唯一具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与周边聚落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反差,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分化,初具都邑性质。
距今4300年前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已经展现出早期文明的辉煌,延安芦山峁、神木石峁等超大型聚落已经跨入了早期城市作为统治权力象征的邦国都邑的行列之中。神木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东亚地区已知面积最大的城址。
为深化中国探源研究提供陕西方案
秦岭北麓向渭河谷地延伸的地方,坐落着太平遗址。该遗址为了解黄河中游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太平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龙山时代环壕聚落遗址。”太平遗址联合考古队队长王小庆认为,太平遗址已经出现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与周边同时期文化的密切联系表明其具有中心性聚邑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
周原遗址考古发现王家嘴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秦雍城发现大型府库建筑,时代为春秋中期,与马家庄宫殿建筑时代相当或略早;汉文帝霸陵祔葬墓考古显示,墓主级别至少为列侯级;朱雀大街五桥遗址、长安城东北角及夹城、第九横街等考古发现,刷新了对长安城中轴线的认知……
近年来,全省文博考古工作者按照“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工作原则,倡导从“考古发掘”到“文明探源”、从“单一研究”到“交叉研究”、从“文明遗址”到“文明殿堂”、从“学术需求”到“国家需要”的工作理念,为深化中国探源研究提供陕西方案,实现中华文明探源的陕西突破。
本报记者 赵争耀
数说考古
全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其他255处。
陕西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处,国家传统古村落179处。
从1990年至今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共有29项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