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他是值得托付后背的战友”
——致敬“三秦楷模”史礼海

史礼海和儿子的合影。

面对疑难案件,史礼海总是一丝不苟。 (资料照片)

工作中的史礼海兢兢业业。(资料照片)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命名张新科、史礼海同志和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三秦楷模”的决定》,命名张新科、史礼海和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陕西省第九批“三秦楷模”,其中史礼海是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

汉中市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所长赵开贵得知消息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忍不住一遍遍地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自己是否能阻止那场悲剧的发生,让亲爱的同事史礼海不必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他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面对危险,史礼海总会毫不犹豫冲锋在前。

孩子眼中的爸爸只是“睡着”了

这原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出警。

2024年4月10日22时08分,西乡县城北街道十里村一名10岁男孩报警,称爷爷刘某某在家发酒疯打奶奶。接警后,史礼海和值班民警迅速赶往现场。

抵达后,史礼海和村干部、邻居一起耐心劝阻。眼看刘某某情绪缓和了,他和同事准备离开。突然,刘某某从背后拿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刺向劝说其回屋醒酒休息的村民。

“有刀,快躲开!”史礼海本能地大喊。他一边让群众躲避,一边手拿警棍上前阻止,却不幸被刺中胸膛。

两名同事哭着捂住史礼海的胸口,试图用手堵住出血点,可是血流得太急了,温热的鲜血从他们的指缝不断涌出……史礼海被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那五个字,竟成了他生前最后的叮嘱。

这天,距离史礼海33岁生日还有6天。

“爸爸,爸爸……”告别仪式上,2岁的儿子拍打着水晶棺。在孩子眼中,爸爸可能只是“睡着”了,只要听见自己的呼唤,就能醒来,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亲吻。这时,众人早已是潸然泪下。

从小筑梦 立志成为警察

“瓜娃子,为啥不躲一下……”最后告别时,史礼海的母亲掩面失声痛哭。

母亲知道,她的“瓜娃子”不可能躲。

1994年,史礼海还不足3岁,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汇聚成了一张温馨的合影。

照片中,他的爷爷——西安铁路公安局的民警,身着笔挺的警服,眼中闪烁着坚毅与自豪,将小礼海紧紧抱在怀里。

在那个充满爱与故事的童年里,爷爷不仅是家中的守护者,更是小礼海心中的英雄。每当夜幕降临,爷爷总爱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警察故事。

自那时起,一个梦想便在史礼海的心中悄然生根——他要像爷爷一样,成为一名英勇无畏的人民警察。这个梦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从未改变。

高考之后,史礼海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录取。毕业后顺利应聘到云南建工集团,月薪过万。在西乡这个小县城里,他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这孩子啥都好,就是太倔了。工作不到一年,就闹着要回来,说非当警察不可。我说当警察哪有那么容易,你得有真本事!”父亲史帮跃说。

2017年12月,史礼海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坚持,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勉县公安局茶店派出所的一名警察。他是老家西乡县史家湾村20年来唯一一个考入公安队伍的大学生。

入警宣誓仪式上,史礼海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他是值得托付后背的战友”

走进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入警誓词格外醒目——“我是中国人民警察……为保障人民安宁而英勇奋斗!”

同事廖丛森回忆起他们一起搭档的第一个案子——犯罪嫌疑人用微信交易,光资金流水就打了400余页。史礼海一笔笔反复核对,拉着廖丛森过了好几遍账,最终算出犯罪嫌疑人非法所得,将案件移送起诉。

有一起深山入户盗窃案,案发地位于半山腰,周围无群众居住,附近10公里也无公共视频,案件侦破陷入僵局。史礼海和搭档在山里蹲守了十几天,不眠不休梳理信息、摸排线索、勘查取证,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帮群众追回全部被盗财物——这些东西价值1.5万元,几乎是失窃农户的所有家当。

还有一回,为破获一起渣土车轮胎轮毂盗窃案,史礼海和搭档对着50余条视频线索“大海捞针”15个小时,最后锁定犯罪嫌疑人汪某某。

破案似乎近在眼前,但因嫌疑人居无定所、昼伏夜出,几乎消失在人海中,多次抓捕未果。他们调出嫌疑人活动范围内的所有公共视频,逐帧反复辨认,摸清汪某某活动轨迹。

两人轮班,没日没夜地守,“盯”了一个星期,终于成功将嫌疑人擒获,如数追回价值1万余元的轮胎轮毂。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几乎每个搭档对史礼海的评价都是“靠得住、挺在前,是值得托付后背的战友”。

生命定格于无悔奉献

史礼海的办公室不过12平方米,除了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就只剩下厚厚的一摞本子,上面记录着他从警6年多的忙碌身影:主办和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100余起,办理行政案件2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名,止付追回涉案财物价值100余万元。

西乡县城不大,民警们基本住在派出所附近,只有史礼海例外。

他是全所唯一一个在县里没房的人,和父母同住在7公里外的史家湾村。所长赵开贵考虑到史礼海住得远、孩子小、妻子又在偏远乡镇工作,所里人手没那么紧张时,他会特别“关照”史礼海早点下班,晚上或者周末有行动,尽量不安排他参加。

可是,对于这份特殊“关照”,史礼海从不“领情”。他几乎每天第一个到岗,即便儿子生病住院了,他也只请一小会儿假,一忙完就立刻赶回所里。

就在牺牲当天,史礼海还往他管辖的二里社区跑了三趟。看着忙到顾不上喝一口水的史礼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宁心疼地说:“早点回去吧,明天再干。”

哪知道,他再也没有“明天”了。

英雄遗志 家国情深

“礼海,你走了,全家人从此以泪洗面。父亲一夜白头,母亲血压降不下来;浩浩一到晚上,就到处找爸爸……”思念成疾,辗转难眠的夜晚,妻子周丹给丈夫写下一封又一封书信。

她把这些书信都发在抖音上,她相信丈夫在天有灵,一定能够看见。

就在史礼海牺牲前,夫妻俩还去看了新开的楼盘,商量着将来把父母接到城里住。谁料,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约会”。

“史警官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不会被遗忘。”“同为警嫂,同为基层民警,我的丈夫也牺牲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抱抱你,姐妹。”“他是爸爸,是儿子,是丈夫。纵有千百般的遗憾不舍,也请一定要活好当下。”成百上千名网友在留言区,用一句句鼓励和安慰,给予周丹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记者跟随省委政法委前往西乡县采访史礼海先进事迹时,看到了这样一幕:在史礼海的照片前,2岁的儿子踮着脚,希望和爸爸亲近一点,再亲近一点。

史礼海牺牲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追授他“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中共陕西省委追授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他为烈士,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追授他“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称号,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陕西好人榜”、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党委、汉中市委等先后下发学习通知和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宣传史礼海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向全社会展现新时代政法铁军的精神风貌。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