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明 朱娜娜)如今,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AI的应用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王艳提交了关于AI助力、信息化支撑、打通基层公共卫生统计与临床分析的壁垒的提案,利用AI人脸识别技术,破解慢病管理难题。
“榆林市慢病管理的网络化设置,分级分工做得非常具体,从市到县到村,有培训,有反馈,有明确的要求和监督。而且乡镇的慢病档案建设有文有图,分色分级分类管理,随时调取随时查阅。”王艳说,经过对基层医疗部门调研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率高,患者不规范用药情况较多。
王艳建议,利用信息化建设、AI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慢病数据收集的真实性,克服手工填写数据的弊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将公共卫生系统的报表与县医院HIS系统实现实时传递和对接,不仅可以助力县域医共体的融合,更方便乡镇的百姓直接享受县医院的医疗资源。借助快递和信息系统智能调配,实现共享药房,检验结果同质化。
王艳表示,一旦慢病管理的上述环节得到完善和运行,将有效打通基层公共卫生数据与专业诊疗之间的壁垒,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