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巳巳如意中国年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4日
鎏金人物故事画银香宝子

香宝子上錾刻的“隋侯得珠”人物画。

香宝子是唐人专门用来盛放香丸或香饼的容器,常随香炉一同出土,几乎是“香供”的标准配置。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两件鎏金人物故事画银香宝子,腹壁各錾刻4幅不同的人物画。其中一幅人物画上,一条大蛇半卧半立,口中吐出一颗宝珠,一名宽袍大袖的男子伸出右手,似乎惊讶而虔诚地等待接住这颗宝珠。

“香宝子”也称“宝子”,是盛香器具,这一称呼流行于唐代。唐玄奘《庆佛光周王满月并进法服等表》中提到“辄敢进金字《般若心经》一卷并函,报恩经变一部,袈裟法服一具,香炉、宝子、香案、澡瓶、经架、数珠、锡杖、澡豆盒各一,以充道具,以表私欢。”此外,北宋释道诚的《释氏要览》卷中“手炉”条写有“宝子盛香”,明确指出其用途。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两件鎏金人物故事画银香宝子,形制相同,外壁各錾刻了4幅人物画,分别名为郭巨埋儿、王祥卧冰、观棋烂柯、颜回问路,吹笙引凤、隋侯得珠、抚琴引鹤、吴市吹箫,内容均源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这种以多组人物故事图为装饰图案的金银器在唐代较为少见,成为洞见唐代社会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窗口。“那幅刻有一条大蛇的人物画名为‘隋侯得珠’,源自《搜神记》里的一个故事。隋侯是先秦时期隋国国君,他在出使齐国的路上救下一条受伤的蛇,大蛇痊愈后,衔着一颗宝珠献给隋侯,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据法门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则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隋侯珠却在历史上很有名。有一个成语“隋珠和璧”,比喻极为珍贵的宝物,原指战国时期的两件宝物,其中“璧”指的是和氏璧,而“珠”指的就是隋侯珠。

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