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巳巳如意中国年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5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最美是团圆
本报“温暖回家路”活动幸运读者网友晒“年味”

张涵家的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镇安街头,人们选购春联、“福”字。(受访者供图)

年味无处不在,它在人们的笑语中,在孩子清澈的眼眸里,在灯笼的暖光中,在烟火的缤纷里,穿梭在春联的字里行间,藏匿在“福”字的一笔一画……

2025年1月10日起,三秦都市报全媒体第十六届温暖回家路之365张免费车票等您拿活动启动,截至1月22日,365张爱心票全部送出,幸运读者网友通过客运大巴或出租车回到家中。他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讲述吧。

山西临猗

幸运读者:郭红

吃年夜饭,感受团圆心安

对于第六批幸运读者网友郭红来说,这个春节与以往似乎并无不同,但又有些不一样。

1月26日,郭红乘坐客运大巴返回临猗,下了车,漫步在大街小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往来都是置办年货的人。“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郭红说,灯笼、对联、中国结等新春氛围商品烘托出一派吉祥喜庆的浓浓年味,他顿感温暖。

广场上,大大小小写春联的摊位井然有序地支开,书法爱好者铺纸研墨,即席挥毫,一张张饱含祝福的“福”字,一副副充满节日气息的春联,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郭红购买了春联和“福”字。除夕,贴上“福”字、春联,年味瞬间浓郁起来。

在临猗过年,最隆重的仪式是年夜饭。为了这顿饭,母亲和姐姐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了。各色美食一样样烹制。为了让年夜饭吃得香、吃得好,母亲小年那天就拟出了菜单,几经修改,除夕一早才定。“母亲做的年夜饭,太好吃了。年夜饭,吃的是美食,感受到的则是团圆心安,是家的味道。”郭红说,出门在外,总有不如意,但回家看到家人,吃到团圆饭,足以治愈一切。

往年春节回家,郭红总会抽出两三天时间与朋友聚聚,今年,他只用了一天。“我想好好陪陪家人,和他们一起走走亲戚,我如今更加珍惜血脉相连的情感。”郭红说。

商洛镇安

幸运读者:张涵

感叹在家的时间太短

对于幸运读者张涵来说,1月16日,被抽中成为第四批幸运者中的一位,她格外开心。“我在意生活中的仪式感,也感动于点滴温暖,温暖回家路活动便给了我新年伊始第一份幸运和感动。”张涵说。

1月25日,回到镇安县,年味浓郁,街头满是采买年货喜迎春节的人,大街小巷一派喜庆红火的景象。年货市场,大红灯笼、年画、春联等物品琳琅满目,张涵一时挑花了眼。购买结束,走在回家路上,树上挂着的灯笼,远远望去,犹如红彤彤的柿子。

除夕,张涵一家十口大团圆,饭间闲聊,家人问起了张涵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张涵表示,领导很认可她的工作,新的一年工资也上涨了一些。“啥时候把男朋友带回家?”爷爷问道,张涵不好意思地说:“相处两年了,有见双方父母的打算,等我们合计好时间就带回来。”

张涵告诉记者,她外出工作已经7年,最开始几年,每年回家两三次,后来,回得少些了,这次回家,距离上次已经整整一年半了。“只身在外,格外想念家人,但现在年轻,正是打拼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张涵说。

2月3日张涵就要返回工作地,回家的几天,她安排得满满当当,“开始几天,帮着家里置办年货,除夕和大年初一好好陪陪家人,大年初二到大年初四和父母一起走亲戚,大年初五约了朋友聚聚。”张涵说,这次回家算起来差不多有10天时间,但她还是感觉不够用。她说:“家,待得再久都不会觉得无聊。如今,只感叹在家的时间太短,以后有时间了一定常回家看看。”

榆林庙沟门

幸运读者:刘文乐

一路风尘 只为那一刻的团聚

在陕北,春节是炽热的,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气氛。

刘文乐是第一批幸运读者网友中的一位。“对于陕北人而言,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大家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大家把欢乐、希望全都寄托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大家就忙起来了。”刘文乐说。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

除夕一早,刘文乐就开始帮着家里挂灯笼,小心地将一盏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庭院大门上、房门上方。夜幕降临时,灯笼被点亮,柔和的红光洒在大院中,映红了窗户,照亮了温馨的家,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年夜饭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对新春的祝福。刘文乐的母亲将置办的新鲜时蔬及小年以来制作的炸丸子、炖羊肉、蒸年糕、酥鸡等加工、加热,摆满一桌子。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举杯同饮,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互道祝福吉祥。晚辈向长辈敬酒,感谢他们一年来的眷顾;长辈则给晚辈发红包,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吃完年夜饭,便是守岁时刻,刘文乐家,几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几人聊天谈心,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孩子们则举着自己糊的各色小灯笼,三五结伴走街串巷。

渭南澄城

幸运读者:姜照奇

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1月20日,第三批幸运读者网友姜照奇,在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坐上了回澄城的客运大巴。

一进家门,姜照奇就吃上了茶果。“茶果作为关中地区过年时招待客人的特色美食,每年腊月二十以后,澄城县不少人家都会起锅烧油做茶果,用金黄的茶果传递家人团圆的美好寓意,让年味渐浓。”姜照奇说。除了茶果,蒸碗、馄饨馍也是澄城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美食。软烂的呼肉碗子,香甜的软糜子甜饭等,再配上热气腾腾的馄饨馍,这些年味记忆,不仅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族和睦兴旺的追求,还有一年又一年家人相聚团圆的祝福和祈愿。

1月23日,在澄城县人才公园,“春到万家——黄河岸边过大年”2025年“巳巳如意 澄韵华章”系列活动启动,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文艺节目演出……姜照奇和家人在浓郁的年味中尽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月29日,姜照奇开车带父母到白水县游玩,“春到万家 美丽白水”白水县2025年“回家的温暖”乡村村晚暨戏曲展演活动正在苹果广场举行,17个节目同台竞技,戏曲展演在鼓舞《红红火火过大年》中拉开序幕,民乐合奏《金蛇独舞》《果乡欢歌》、独唱《秦腔:大明宫》、秦腔《我们白水人》、眉户《祭灶:十二把镰刀》将展演活动推向了高潮,器乐合奏、板胡独奏、秦腔《花亭相会》《打金枝》《二进宫》等精彩纷呈的节目,为大家带来别样的视觉盛宴,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咸阳三原

幸运读者:孙馨

博物馆里过大年

孙馨是第四批幸运读者网友中的一位,1月23日,她乘坐客运大巴回家过年。

新春佳节,为丰富广大市民及游客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原县博物馆举办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活动精彩纷呈,既有传统民俗的韵味,又有现代文化的创新。1月29日,孙馨和家人走进三原县博物馆过春节。

孙馨一家走进博物馆中院时,击鼓鸣钟迎春祈福活动正在举行。孙馨一家欣赏到了精彩的非遗展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十足。

当地书画名家在博物馆内为游客义写“福”字,每一笔都传递着对大家的美好祝愿。“领到‘福’字,感受到了来自书画名家的祝福,相信新的一年我们一家会更加幸福美满。”孙馨说。

以往逛博物馆,孙馨和家人都是自己逛,此次他们在经过培训的小小讲解员的免费讲解下,对博物馆和里面展示的文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月31日,孙馨带家人前往马嵬驿游玩,新春灯会、民俗文化展演、古风集市……孙馨和家人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月2日,在姜嫄水乡景区,孙馨和家人免费体验汉服,欣赏了民间锣鼓大赛、舞龙舞狮表演、非遗打铁花风火轮。

2月3日,又到了孙馨离家的日子,母亲在她包里装了不少家乡美食,父亲将她送至车站,临上车时还一直叮嘱:“出门在外,自己照顾好自己。”

本报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