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9日
全方位讲述人类共同的节日
春节申遗推荐者冯骥才《过年书》面世

春节申遗成功,是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春节申遗推荐者,冯骥才在春节申遗成功后第一时间编著了《过年书》,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冯骥才的《过年》《花脸》《春节八事》等五十余篇关于春节的文章和采访,并配以30余张彩图,从春节回忆、春节习俗、对春节相关民俗的抢救,到对春节的展望,全面阐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了解春节的入门读物,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绝佳读本。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是过年”

今年83岁的冯骥才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近年来,我特别想编一本书,即《过年书》。因为我写了太多的关于年的文字,小说散文也好,随笔杂文也好。我是从农耕时代过来的人,对年的情怀和记忆太深。年是中国生活和文化中太陈太浓太烈太醇的一缸老酒,而且没有一个中国人没尝过。”冯骥才在序言中如是说。

《过年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年的抒情散文;第二部分是所思所想;第三部分为民间文化抢救中有关年俗和“年艺术”的文章;第四、五部分是关于年的思辨、见解、建议。

冯骥才在书中写道:“儿时最快乐的日子是过年,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过年滋味。然而,不管贫富,一般人儿时的年总还能无忧无虑,因为生活的愁苦都被大人藏在身上了。”

“过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大的节日。每逢过年,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平日里积攒的生活兴劲儿在这时全部释放出来。旧时,即使再穷的人家,也要炖一锅肉,备两瓶酒,请人用红纸写些吉祥话儿粘贴在门板上;姑娘们会买上三尺红头绳,小小子则会放一挂小钢鞭。对于含蓄又温厚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的一次爆发与加深。”冯骥才在书中表示。

《过年书》的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让国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春节文化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写年、说年、谈年、论年 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冯骥才说:“如果我们真的失却了年的风俗,那就不仅仅是一顿年夜饭,而是几千年创造的各个地域千差万别灿烂缤纷的年文化,这里边还包裹着我们民族对团圆、慈孝、和谐、平安和幸福执着的精神追求。”

于是,他开始关切、思索、思辨、探究年的内涵、性质、意义、不可缺失的道理,写成文章,向公众讲述;进而对一些重要的年俗如花会、窗花、年画等进行田野抢救;在各种与年相关的社会话题上发表意见,如春运、短信拜年、鞭炮等。

另外,冯骥才还为加强年的影响力而努力。“一是向国家建议除夕放假。除夕是年最重要的日子,这个建议被政府采纳了。二是建议将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将极大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春节将成为全世界尊重与喜爱的节日。”

冯骥才说:“为此,我写了许多文章、建议、提案,作了许多演讲,通过媒体表达出了我在这方面的思考与意见。近40年来,写年、说年、谈年、论年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于是,我很想把它们汇编在一起。”

冯骥才说,他的关于年的各类文章有数百篇,《过年书》里选五十篇,简而括之,只为了一种纪念。纪念自己与这个重大节日之间的故事;更是纪念春节申遗成功这件历史性盛事。

本报记者 夏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