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村民观看表演。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晋侯村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这里的村民正在举行“迎城隍”活动,同时还有不少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现场表演节目,更加增添了节日气氛。
上午8时,“迎城隍”的队伍准备停当,从村子向着隔壁的锦绣村出发。村旗队、锣鼓队、彩旗队等组成的“迎城隍”队伍足有上千人,沿着村道排了足有一公里。
一路上,队伍走走停停,敲敲打打,边走边耍,热闹异常。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队伍停在家门口,锣鼓敲一敲,能祈福消灾,年轻人骑在马上,寓意着今后飞黄腾达。
与此同时,锦绣村的广场上也早已搭建好一个“送城隍”的舞台,广场上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锦绣村的锣鼓队也提前表演起来,商贩也在道路两旁早早摆上摊位,售卖小吃、水果、玩具等。
“迎城隍”队伍到达锦绣村后,两村的贵宾分别致祝词、诵祭文、致答谢词,随后为“城隍爷”“城隍婆”拂尘净身,上轿起驾将城隍神像迎回晋侯村,一路上同样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尽管两村距离很近,路上不时有村民来给“城隍爷”“城隍婆”敬茶、送糖,“迎城隍”队伍绕行回到村子已是16时左右。
“迎城隍”是西安市鄠邑区北部乡村一带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初十前后交接,由下一村从上一村迎祭城隍,这一活动在当地俗称“接爷”,从城隍神迎进村子的这一天起,全村人要挨家挨户轮流守护,保证城隍香火不断,直到来年下一个村子迎走,称为“守爷”。
记者了解到,鄠邑区北部乡村一代供奉的城隍分别为大城隍(纪信)、二城隍(韩成)、三城隍(张宗梦,一说周苛),三尊城隍并无关联,分别在各自不同的村社中轮流祭祀,各村社参与供奉村子有十几个不等,每个村要等十几年才能轮到一次“接爷”机会,因此每个村都会将活动搞得热闹异常。
“我们村迎的是三城隍,13年才轮一次,村民们借此活动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晋侯村党支部书记冯俊说,这一迎祭城隍民俗还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一张国家级名片,也是展示乡村精神风貌的平台。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文晨 代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