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市井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1日
直播间下单购物 小心“盗播”带货

随着直播带货兴起,从网红直播间购物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选择之一。不过,有不少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直播购物时遭遇“盗播”,直播间显示的是网红在实时带货,但其实是网红带货直播的录屏,商品链接也是相似的“山寨”产品。

“我一开始以为是网红直播带货,下单之后发现卖的产品跟介绍的产品不是同一款。”前不久,西安市民小陈在短视频平台直播购物时发现“货不对板”,于是她取消了付款,在直播间询问为什么链接里的产品和介绍的不一样,结果很快被踢出了直播间。

小陈介绍,当时直播间里有很多人下单,从她进直播间到被踢出期间,这款产品销量至少过万。此外,被踢出直播间后,她搜索发现同一时间居然还有三个该网红的账号直播,销售的产品虽然都是化妆品,但产品各不相同。

记者根据小陈提供的账号搜索发现,该账号已经被注销。一位主播朋友阿颜告诉记者,小陈应该是遇到了假账号“盗播”带货,一些不法商家将明星、网红的直播带货画面录下来,然后注册与该明星、网红ID和头像相似的账号,在自己直播的时候循环播放,挂出的产品链接也往往是“山寨货”。

“这些‘盗播’一般会跨平台操作,录下直播画面后会在其他平台播放,而且往往会注册多个账号,就算一个被封了,换个号就能继续。”阿颜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带货,但制作的视频也曾经被“盗运”到其他平台,举报时需要提供优先发布的证据,由于自己并未在此平台发布过该视频,所以经常举报失败。

对于消费者如何分辨直播和“盗播”,阿颜介绍,“盗播”最明显的特点是播放录像,主播无法跟用户进行互动,而直播带货的主播为了更好的直播效果,一般都会很关注评论区。

对于“盗播”销售“山寨货”现象,陕西志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忆恒介绍,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账号开直播是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的,“盗播”情况反映出平台核验身份信息方面存在漏洞。此外,“盗播”带货收到的订单往往并不少,平台对问题账号封禁处理,但账号背后的人并未受到惩戒,违法成本低也导致不法商家容易卷土重来。

本报记者 文晨 实习生 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