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5日
蒸花馍

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七年级(7)班 魏琬馨

每年春节前,外婆必做的事就是蒸花馍。外婆做的花馍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味道很特别,吃过让人难忘。

今年春节,回到老家的我,和表弟一起跟着外婆学习蒸花馍。家乡的花馍历史悠久,有很多种图案。外婆先教我俩做了最简单的锦鲤花馍。

外婆手法娴熟老练,只见她拿起一小团面,在手中揉一揉、捏一捏,不到两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锦鲤花馍便跃然手中。

看着外婆行云流水般的操作,我和表弟都跃跃欲试,幻想着也能像外婆一般游刃有余。我模仿着外婆的动作,却总是不得要领,一会儿面团粘在手上,一会儿又因用力过猛,把面团粘在案板上。表弟虽然学得有模有样,捏的“锦鲤”却更像是抽象派的艺术品。几番尝试,我俩额头上都渗出汗珠,可手中的花馍仍是做得不理想。我在一次次失败中,信心也渐渐消失殆尽。

“不做了,太难了!”表弟沮丧地放下手中的面团,我也开始动摇。外婆重新拿起一团面,细心地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取面时,要少拿一点,不然不好控制形状。用叉子时要小心,别把手给戳了……”不等外婆说完,我俩再次行动起来。“呀,面又取多了,鱼头又被挤坏了!”“呀,叉子扎到手了,好疼……”表弟叫喊着。我看着手中的半成品,心想:这么软的面团,到了我手里怎么就这么不听使唤。

外婆笑着看着我俩,语重心长地说:“花馍,代表着一种祝福。这锦鲤花馍,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你们初学一定不能着急,只要用心做,一定能做好。”在外婆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放慢了速度,细心地揉捏着面团,渐渐地一个漂亮的“鱼尾”在我手中显现。表弟也找到了灵感,形状虽然不够完美,但已经有了锦鲤的大概模样。做好的花馍开始上笼蒸,经过一番焦急等待后,花馍终于蒸好出锅了。

揭开锅盖的那一刻,浓浓的花馍香味扑鼻而来。我轻轻咬了一口,花馍带着一股甜甜的味道。我和表弟做的花馍吃起来感觉格外美味,我们也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大人们总说如今的年已经没有年味了,可我觉得外婆用她的巧手做出的花馍就是年味,这一年又一年的美味,给新年带来了无限的美好。

花馍,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一辈辈人的智慧与情感,蕴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在年味中感受这饱含深情与美好的传统技艺,让那“念念不忘”的味道绵延不绝,永远传承。

教师点评:习作以蒸花馍为线索,生动展现了祖孙三人从做花馍到蒸花馍的全过程,主题紧扣年味与亲情,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让读者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指导老师 任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