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袁京连:以科技之力保护文物

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领域,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京连是一位深耕多年的践行者。今年,她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赋能文物保护,通过过去一年的扎实调研与深度思考,期望用提案推动文物保护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近期,陕西长安华科与西安城墙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携手推进“文化遗产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创新实验室”项目。作为公司掌舵人,袁京连带领团队反复研讨方案。

2月18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调研一线。“能不能有更好的技术对城墙的“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我觉得要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地评估。”她对工作人员说。

袁京连之所以对这个项目倾注大量心血,因为它与自己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紧密相连。

如今,文物与科技的融合愈发紧密,从考古发掘的前沿探索,到文物保护的精细作业,从价值阐释的深度挖掘,再到展示传播的多元创新,科技已成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去年8月25日至29日,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来到陕西,围绕 “推动文物科技创新”开展视察工作,袁京连有幸参与其中。这次深入调研,点燃了她对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融入文保工作的深入思考。

袁京连告诉记者:“目前,文物保护领域运用的科技手段相对较少,我们这么多的科研成果应该运用到文物发掘、勘探、保护、研究、修复、展陈、设计等方面。”

有了想法后,袁京连迅速行动,全身心投入资料整理与针对性调研中。近半年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布陕西历史博物馆、石卯遗址等地。每到一处,她都深入了解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可行性。

“提案要和国家相关政策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紧跟市场需求,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我觉得这几点都要兼顾好。”她表示。

此前,袁京连提交的 “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提案,不仅受到广泛关注,还推动形成了全国性政策文件。对于这些成果,袁京连深感自豪,她认为提案能发挥作用,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自己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