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县“蒲公英”理论宣讲小分队在何家坪村村民家院内,开起了政策解读会。

宝鸡一对新人用公交车当婚车,倡导节俭文明婚俗 。
“三中全会指方向,深化改革大步迈,千难万苦都不怕……”近日,在千阳县张家塬镇南湾岭社区,宝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李寅菊为群众表演自己新编的快板,欢快的节奏,接地气的语言,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
近年来,宝鸡市找准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通过“理论宣讲+文艺宣传+文明实践”的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讲出来、演出来、展出来,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在宝鸡落地生根。
有了好的宣讲师,方能烹饪出有滋有味的“宣讲大餐”。
“宝鸡市选聘宣讲师378名,吸纳模范好人、群众性活动带头人、退休干部、百姓名嘴、乡村能人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766支。他们进百家门、讲农家话,在潜移默化中宣传和引导群众。”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胡惠荣说。
如今,宝鸡市已形成理论专家系统讲、文艺骨干艺术讲、好人好事百姓讲、全媒应用融合讲的多层级、全方位、立体化宣讲格局,先后开展主题宣讲3.6万余场次。
台上快板、歌舞、普法宣传接连上演,台下观众开怀大笑、拍手喝彩,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前不久,在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镇,“雍心帮”服务大集市文明实践活动“圈粉”不少。
“我经常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给大家带来欢乐!”文艺志愿者乔亚利说。
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活动换个“打开方式”,有意思更有意义。近年来,宝鸡市策划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学雷锋、读好书等系列示范活动6500余场次,“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1.6万余场次,实现群众微心愿1.8万余个。
文明实践凝心铸魂,向上向善蔚然成风,融入群众日常生活。陈仓区茗苑社区“驻颜时光”项目,为辖区群众开展义剪、免费修补等志愿服务;千阳县城关镇西关社区“义”点亮项目,将理论宣讲和便民服务紧密结合;太白县“周三闲话”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宝鸡市打造“心窝窝”“红小凤”“雍心帮”“理响眉坞”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160余个,构建了一中心一品牌、一所一特色、一站一亮点品牌矩阵。
宝鸡市按照“文明实践+理论+教育+文化+科普”的思路,打造新风“秦”韵、文明“周”礼、红色“岭”航等文明实践精品线路26条;全市1159个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共享、文明实践双向奔赴。
汲取榜样的力量,弘扬文明新风,身边好人在西秦大地不断涌现。用爱撑起家的“95后”女孩现水玲,德才兼备、医者仁心的许向东……他们接续传递道德火炬,让群众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
近年来,宝鸡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典型评选,涌现出市级以上道德典型1361人,宝鸡市给予道德典型礼遇帮扶,共发放“礼遇卡”600余张、慰问金62.66万元,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2015年,我加入宝贝回家寻亲组织,成为一名警察志愿者,开启了我将岗位职责与社会公益的结合之路……”近期,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成亮为群众分享了他助人为乐的故事。
近年来,宝鸡市举办“好人之城 德润宝鸡”道德典型基层宣讲活动百余场次,“中国好人”张红兵、宝鸡市道德模范肖倩等群众身边的“明星”纷纷登台,以一件件好人好事激发群众共鸣,实现道德典型常态化选树与通俗化传播一体推进。
2024年10月,陈仓区一对新人用公交车当婚车引发关注。“用这样的方式来见证我们的爱情,不仅有意义,还简约、环保。”新娘杨岚开心地说。
这是宝鸡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缩影。宝鸡市委宣传部综合协调科科长高飞雪介绍,宝鸡市把移风易俗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相结合,探索出“全域谋划、婚俗改革、宣传引导”移风易俗新路径,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
在宝鸡,有1300余支由热心服务群众的“五老”人员、道德典型等组成的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彩礼趣聊》等30余个小品、快板等节目,讲述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截至目前,宝鸡市116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240余支红白事服务队、1896名乡村能人参与红白事引导、监督、管理,群众婚丧嫁娶消费降低了三成;687个积分超市将红白事新办简办、文明家庭建设等纳入积分项目,群众从“边上看”到“主动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强“硬件”、抓“软件”,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宝鸡市委宣传部创建管理科科长屈艳林说,近年来,宝鸡市创新打造“书香陈仓 文明宝鸡 我领读”活动品牌、“周源秦根三千年 十二时辰阅宝鸡”全民阅读活动,线上线下累计观看300余万人次;唱响“我们的节日”品牌,以点带面,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展现新时代传统节日新气象。
段序培 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