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1日
桥下建球场 闲置地成口袋公园
城市“边角料”变身“后花园”

曲江新开门运动公园成为市民运动休闲好去处。

“走,去桥下踢球去!”这句话最近时常挂在市民王震嘴边。西安绕城高速西姜村特大桥下,曾经荒芜杂乱的桥下空间,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设施完备的足球场,极大地满足了像王震这样的运动爱好者的锻炼需求。

现如今,像这样将桥下空间合理利用的例子还有很多。立交桥下“边角料”地带,陆续“变身”为停车场、运动场、小公园等,为城市品质提升和活力释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桥下空间成了热门打卡地

2 月19日,记者来到西安绕城高速西姜村特大桥下看到,这里如今被划分为6个六人制足球场和1个7人制足球场。

西安凯恩足球俱乐部负责人武骏介绍:“球类运动对场所高度有要求,而高架桥的高度基本满足条件。”

在高架桥下设置运动场地,有着诸多优势:运营成本低,所以面向群众收费不高;桥面是个天然的“顶棚”,夏天不晒,也不用担心下雨问题;球场就在路边,交通便捷,停车也方便。

不过,桥下施工难度也不小。武骏透露:“两座桥中间有缝隙,雨水容易渗到场地里,施工团队采用了特殊工艺,分两层施工,防止漏水,同时保证不破坏桥梁结构。”

2月20日傍晚,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有了高架桥的遮挡,足球场内丝毫不受影响。球场上,球员们奔跑、传球、射门,配合默契。

2022年,位于曲江新区新开门立交桥下的曲江新开门运动公园全面开放,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2月19日下午,记者站在不远处的人行天桥上看到,一片绿意盎然中,足球场、网球场错落分布。从空中俯瞰,立交桥环绕着运动场,形成一个独特的圆形,规整又好看。

记者现场看到,市民只需扫码缴费,即可凭码轻松进出。正在打篮球的市民罗新磊表示:“以前想找个好场地打球可不容易,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棒的球场,太方便了!”

城市“边角料”变身“后花园”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更新,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的桥下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逐步激活,重焕生机。

下午2时,记者来到位于建工路与公园南路交叉口西侧的雁塔法治公园。公园上方,建工路高架与省司法厅人行天桥纵横交错,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居住在附近的市民陈无忧正利用健身器材锻炼。“从家里走过来也就几分钟时间,在公园里面转转,感觉特别敞亮,大屏幕上有时候还播放一些法律知识,没事了就看看,锻炼身体的同时增长了法律常识。”

公园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分为宪法普法区、民法典普法区、青少年普法区、法治建设区等主题。

在公园内的“兵马俑互动普法区”记者看到,矗立着的兵马俑雕塑旁设置有多个圆形转盘,正面是问题,转动转盘后可看到背面的答案。“我刚转到一道题,问‘诉讼时效期间为几年’,答案是‘三年’。”市民蒋平说。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居民对生活环境品质的追求愈发高涨,公共空间的稀缺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今,一大批原本的城市“边角料”变身为城市生活的“后花园”。

2月19日,在西安市长安区靖宁路上的一处口袋公园内,几位工人正在对绿植进行浇灌。三位老年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还有居民牵着狗出来散步。

长安区靖宁路上这处闲置的“边角料”长期无人打理,杂草丛生。去年,长安区执法局启动口袋公园建设工作。目前这处名为塔坡记忆的口袋公园已经开放。

公园位于靖宁路两侧绿地,宽约20米,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设有文化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廊架、绿道等配套设施,与长安中央公园连通。

市民张建辉笑着说:“以前这儿杂草丛生,现在好了,变成这么漂亮的公园,每天不来逛逛都觉得少了点啥。” 正带着孙子遛弯的邓婕也感慨:“孩子有了玩耍的地方,我们大人也有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提升居民幸福感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保护和发展,强化城际、城乡生态共保环境共治。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那些被忽视的城市“边角料”,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遇。

2月20日,记者在商洛市北新街第五幼儿园西侧看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通过分割原有道路增设了彩虹健身步道,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并增设儿童游乐设施,成了家长们接送孩子的“等候乐园”。而像这种将城市“边角料”进行微改造的口袋公园,目前在商洛市共有40多个。

近年来,商洛市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破硬植绿,将闲置地、夹角地、桥下空间等“零碎地块”改造成兼具生态与休闲功能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

商山四皓遗址位置较偏僻,虽然不时有市民前往参观,但四处长满杂草。对此,商洛市政府通过前期调研,将这里融入汉唐文化元素,配套步道、广场和古柏景观,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地标。

2024年,商洛市新增4个口袋公园,总量达47个,并围绕“办好世锦赛,提升一座城”目标,新增休闲座椅、直饮水机等便民设施,打造出更多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小而美”空间。

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看来,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改造,更是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建设口袋公园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图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