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2日
宋亚平:加强乡村儿童艺术教育

本报讯(记者 赵明)美育,不仅是艺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与情感的升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儿童福利会会长宋亚平始终聚焦青少年美育工作,尤其是乡村儿童的艺术教育发展。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交的《优化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议案引发广泛关注。

宋亚平说:“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美育浸润效果,而陕西省通过建设‘美育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已形成‘数字晴雨表’系统,动态监测学校美育课程、师资、活动等数据,为教育部门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数字晴雨表”不仅能诊断问题、优化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例如,陕西省通过该平台发现乡村学校美育资源短缺问题后,定向引入社会公益资源,推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

此外,她持续呼吁加强乡村儿童艺术教育。近年来,她多次深入边疆和山区调研,推动公益美育项目落地,让更多孩子“拿起画笔,找到自信”。

“2024年全国两会上,我提出的议案被纳入教育部重点督办建议范畴。”宋亚平说,教育部要求各地结合“数字晴雨表”模式,建立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试点推广美育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针对乡村美育短板,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启动“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鼓励艺术家、高校志愿者参与乡村学校美育支教。陕西省率先成立“美育微课程数字资源平台”,惠及200余所偏远学校。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宋亚平表示将继续深化美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晴雨表”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个性化美育教学反馈;扩大公益美育覆盖面,联合社会组织设立“乡村美育基金”,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艺术教育资源。

“美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从“数字晴雨表”的创新实践到乡村美育的深耕细作,宋亚平履职轨迹始终紧扣时代需求,建议通过具体项目惠及万千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