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创作的微视频《心愿》,获得“中国梦劳动美”2024年西安市职工微影视大赛金奖。从建站之初的餐风饮露到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二十年来,黑河护水人扎根秦岭深山,守护着西安市民的“放心水”。
黑河发源于秦岭太白山,保护区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每年向西安市供水约4亿立方米,是西安市最大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58岁的毛屯高是黑河环保总站陈河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自2005年黑河环保总站成立起他便坚守在此,见证了黑河水源地的环境从曾经垃圾随意抛撒、污水违规排放,到如今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色遍野的变化。
“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巡查、宣传。”毛屯高回忆,那时候大家经常背着馒头和咸菜,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有一年冬天,大家冒着大雪徒步爬上海拔2800多米的山峰,平时四五个小时的山路,那天走了足足八个小时。
“无论刮风下雨,每周4次巡查都是雷打不动的。”黑河环保总站厚畛子分站站长张喜平回忆,一次开车进山的途中,一块落石从山上滑落砸在前车盖上,所幸没有人员受伤。虽然大家心有余悸,不过加速驶离落石区后,巡查工作照常继续。
一次次的巡查为水源地筑起环境监管的坚实“盾牌”,也为后续治理提供了系统性支撑。为了保障“放心水”清洁,黑河环保总站监测科每周会对库区汇流池水质进行1次人工监测,每月会对坝前、库中和7条重点支流水质进行1次人工监测。同时,建成覆盖黑河水源地上中下游、干支流及主库区的“1+3+2”水质自动监测站网络和由31组摄像头组成的视频监控预警网络,并整合区内各类资源信息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黑河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规范、精准和智慧监管。
如今,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黑河金盆水库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97%,沿岸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成为旅游爱好者的“美丽打卡地”;特色产业、林下经济,让群众守望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家门口的“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