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聚焦商洛两会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8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扭住重点 真抓实干
商州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绘出城市新画卷,打造宜居魅力城。

智能穿戴及精密塑胶件生产项目。

一场赛事“点燃”一座城。

一场赛事“点燃”一座城。

满城新景入眼来。

食药品用环保新材料包装及容器生产项目。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过去一年,商州区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的一年,商州区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生态和民生改善为目标,把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

2024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商州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区委《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推进275项改革措施。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用心学纪、准确知纪、自觉明纪、严格守纪,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凝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心城区带动、工业转型强区、康养产业富民,围绕五大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协同融合,聚力打造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西十高铁、商洛电厂二期、高铁康养新城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锌基合金、比亚迪年产240万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2万吨氢氟酸、汇宇科技、东勋新材、中聚达智能穿戴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全区生产总值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4.8%、7.3%,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47%。

坚决当好秦岭卫士。常态开展秦岭“五乱”排查整治、秦岭违建“回头看”,全省“8·15全国生态日”活动在商州举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同比增加13天,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积极构建GEP、VEP和碳汇评估平台,核算GEP总价值206.71亿元,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发放“生态贷”5.67亿元。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完成区镇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精简80.56%。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热线办理集成化”,达成通办事项1085项,减税降费1.8亿元,新增经营主体4007户,“五个到位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做法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入选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十大典型案例。抢抓西商融合机遇,入库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00余场次,招商引资使用资金30亿元、增长175%,智能家居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突出抓好体育赛事经济。坚持以赛营城,成功举办U19沙排世锦赛、全国青少年男排锦标赛等,持续深化城市更新,国家排球训练基地、游泳馆开工,商州群众运动公园建成,开通“夜间观光”“夜间通学”公交专线,开展城管护学岗等服务。坚持以赛兴业,四大民宿集群、莲花山景区加快建设,举办“跟着赛事去旅游”“火热沙排·清凉一夏”康养旅居招商推介会等活动20余场次,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4%、16%,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坚持以赛惠民,开展居民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创新推行“4+5”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实现物业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举办社区运动会、气排球赛等各类活动800余场,连续两个周期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成智慧渔业工厂,发展食用菌1.08亿袋、连翘16.8万亩,279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0万元以上。培育“千万工程”示范村22个,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全省渔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在商州观摩。城镇新增就业3234人、农村转移就业12.5万人。高考一本上线人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健康180”项目让边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下茬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343户657套棚改居民回迁安置。有效应对暴雨洪涝灾害,利用存量房安置受灾群众227户,实施灾后重建项目44个,基础设施加快恢复。更加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三级书记带头抓,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化解矛盾纠纷1563件、信访积案132件,办结民情民意问题298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信访总量、刑事立案数量分别下降13.6%、30.6%。

从严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提升首位度 当好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8个,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整合资金510万元,新建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个,储备充实村级后备力量1433人。落实人才工作“十条措施”,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64名。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健全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专项整治“校园餐”和“看病贵”等突出问题,系统抓好15件具体实事。加强清廉商州建设,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2025年

紧盯“一都四区”目标,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打造生态康养之都核心区,持续壮大新材料、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绿色食品、建材家居五大产业集群,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工业转型强区、康养产业富民,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商州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以上,经济总量和规上工业总产值均突破200亿元。

加速聚链成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强化链主带动,加速集群成势,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一区多园”,围绕培育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高铁机遇,扎实推进高铁康养新城建设,年内建成高铁一路、高铁十三路、站前广场及客运枢纽,不断完善片区整体功能,积极推进西商科创生态康养园区规划建设,实施27个康养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围绕农民增收,稳定食用菌生产1亿袋、产值超10亿元,争取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建成食品加工产学研示范基地、秦岭粮食仓储及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五小经济”,做强做优特色农业。

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坚持“牢牢盯着项目干、服务围着项目转”,组织更加精干、更加专业、更加有战斗力的招商队伍,确保今年126个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创新丰富中心城区商业业态,不断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西商”融合,突出创新驱动,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未来产业。坚持一手抓保护守底色,一手抓转换补底色,以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为牵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向“里子”延伸,以更大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坚持把促进全区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着力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重视和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治理,防范风险,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商州。

杨永良 闫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