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180指挥调度中心。

村医上门服务。

B超协诊。

专家远程会诊。

心电图协诊。
几天前,商州区沙河子镇杜沟村村民李大爷感觉头晕目眩,当地村医背上新领的全科医生助诊包立即上门,为他做了全科检查后,及时实现了对症治疗。
原来,去年11月听村医说商州现在有个健康180,村民们哪里不舒服时,拨打96180或在微信小程序下单,医生就会上门服务。李大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不到半小时村医就来了。
“政府就是好啊,真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坐在家里就把病看了。”李大爷逢人就夸。
如今,100个全科医生助诊包已推广到商州区全区范围内,村医们培训学习了助诊包使用方法。得益于此,不少村民得到及时救治。
针对之前村里缺医疗设备,村民进城路途远、看病不便的现状,商州区落地实施“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让偏远乡村有了“行走的医院”。北京、西安等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进村入户。
“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是在农工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基层医疗帮扶项目,是主要针对中西部地区实施的“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医疗卫生精准帮扶工程之一。
2023年底,商州区开始筹划实施“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并在商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由207名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为全区“十大民生项目”之一。通过为基层医生配置全科医生助诊包,依托“互联网+远程诊疗”,把“二级医院的检测设备”和“三级医院的诊疗技术”送到百姓家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基层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该项目历时1年,经过指挥平台建设、村工作室建设、设置专线、服务器部署、助诊包发放、人员培训等多个环节,于2024年11月进入试运行阶段。
2月12日,笔者走进设立在商州区人民医院健康180指挥调度中心,这里宛如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智慧大脑”。患者只需拨打96180专线电话或使用微信小程序一键呼叫,指挥中心便会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
“具体而言,头疼脑热在村居,指令附近村医携带健康助诊包上门服务;一般疾病在镇办,经村医初筛为‘一般疾病的’,引导患者到镇办卫生院就诊;重大疾病到医院,经村医初筛为‘重大疾病’嘱其及时到医院就诊,‘急危重症’立即拨打120或96180,紧急转运至医院救治。”商州区人民医院院长赵云章告诉记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商州区投资1500万元,建设健康180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包含健康180指挥调度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以及100所村医工作室,并开通健康专线96180,开展项目人员培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捐赠全科医生助诊包100个、电动车100辆,每天提供北京等三甲医院专家门诊号源100个,同步开发医疗信息化软件系统,开展乡村医生优才培训计划。助诊包内配备具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功能的中西医结合高端医疗检测设备,足以满足基础医疗检查和基础疾病筛查。更为关键的是,助诊包内具有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功能的“全科医生工作站”,乡村医生能够与三甲医院线上中西医专家群实现实时诊疗,让前沿医疗智慧跨越地域限制,直抵基层。
远程会诊中心的设立则成功打通了镇村医疗机构与商州区人民医院及北京、西安等三甲医院的远程会诊通道。每天,这里都会投放100个专家号源,真正将专家“请”到家门口,有效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的困境。通过健康180信息系统,为居民打造专属健康档案,实现对居民生命全周期的精细化健康管理。同时,积极开展签约服务,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
“为确保项目长效运行,商州区还出台了健康180项目运行管理方案,每年拿出100万元财政资金对项目实施进行补助奖励,激励村医通过助诊包更好地为群众开展诊疗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诊疗技术下沉,打通农村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商州区副区长王莉表示。
项目试运行以来,商州镇村已完成居民入户健康筛查11480人次,商州区人民医院开展远程诊断B超78人次,心电图2523人次,上转病人33人次,申请三甲医院远程会诊118人次,对下会诊658人次,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普遍好评。在全省率先实现心电、B超覆盖到村,诊断全区“一张网”。
周艳 闫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