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2日
杜海峰:深耕县域教育 为乡村振兴献策

2月21日下午,记者见到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时,他正在为前往汉中市宁强县调研做准备。

杜海峰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宁强县行政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勾勒出几处地点,折痕和磨损痕迹显示它已陪伴他多年。这张地图不仅是杜海峰研究的工具,更是他长期关注乡村振兴与县域教育的象征。

自2016年起,杜海峰带领团队在宁强县开展调研,重点关注县域基础教育与少年儿童发展。2023年,他们在全县初高中开展普查,收回1.1万余份有效问卷,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持。

2024年全国两会,杜海峰提交了关于西部地区县域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建议加强心理健康筛查与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得到了教育部的积极回应。

杜海峰带领的课题组每月都会前往宁强县或通过电话了解情况,每年暑假还邀请当地学生和老师到西安交大参加夏令营,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与老师们探讨教育发展。2023年,杜海峰还组织专家、基层干部和校长在西安交大召开研讨会,聚焦县域教育的实际问题。

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社会科学研究学者,杜海峰兼具乡土情怀与严谨学风。2024年,他的调研引入了人工智能等新方法,为确保数据准确性,他带领团队提前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有30余名师生参与,除了收集数据,杜海峰还要求学生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提供心理辅导,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杜海峰的调研不仅为两会提案提供了依据,也让他发现了县域教育的新问题。

2024年1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杜海峰迅速将目光投向县域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教育,发现西部县域教师在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方面普遍薄弱,面临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环境受限等问题。为此,他准备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呼吁精准化、系统化的政策支持。

除了教育领域,杜海峰还提交了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等多件提案,并积极参与全国政协的调研活动。他坦言,政协委员的身份赋予了他沉甸甸的责任,履职过程就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他始终坚持在熟悉的领域建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