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中航工业计算所第二十研究室团队。
雷锋精神是什么?在中航工业计算所第二十研究室主任许少尉看来,热爱工作、坚持梦想、传承奉献精神,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正是第二十研究室不断前行的动力。
从2012年8人的小组,到如今拥有55人的专业团队,他们在国产元器件应用及可靠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近年来,第二十研究室深耕航空自主创新领域,成功破解国产元器件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3月3日,记者与第二十研究室团队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创造的一个个科研奇迹。
走进第二十研究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团队。“我们团队平均年龄35岁,高学历,年轻化。”许少尉介绍。2012年,他临危受命,组建国产元器件应用及可靠性专业,专攻国产元器件高可靠应用及测评。
“当时这个领域是冷门,行业普遍依赖进口元器件,几乎没人关注国产元器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及可靠性评估。”许少尉回忆道。但他坚信,随着微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国产元器件必将迎来更高的需求,航空领域的应用及可靠性评估工作必不可少。团队迎难而上,深耕技术,推动国产元器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中迈向高可靠、高性能的新台阶。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初步构建了面向航空领域的元器件自主保障及可靠性技术体系,并编制了大量的元器件领域相关标准及工作指南,为航空领域规模化应用高可靠元器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自2012年起,第二十研究室依托计算所“吴大观志愿服务队”平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品牌活动,连续10年投身航空科普、关爱离退休职工、无偿献血、扶贫助农等公益事业。
在一次航空科普活动中,他们来到西安白鹿原上的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和孩子们一起畅谈航空梦想。
活动中,团队带去了一架模型飞机,并请孩子们在机翼上写下自己的梦想。两个八九岁的孩子认真地写下:“长大后想驾驶飞机,在蓝天下翱翔。”这句朴实的话,让许少尉和团队成员深受触动。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承载着一代人的航空梦想。
在许少尉的带领下,第二十研究室始终奋战在重点科研和急难险重项目一线,成立“党员先锋岗”“罗阳青年突击队”,勇挑重担,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团队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省国防科工青年创新创效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屡获上级表彰。
“我们做的不仅是科研,更是国家航空事业的重要基石。”面对荣誉,许少尉和团队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以满腔热忱和坚定信念,书写新时代航空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篇章。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