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市井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5日
评价教师课堂质量 发现学生闪光点
“AI教研员”注入教学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 李成河)教师仅需在授课时开启手机录音,下课后系统自动生成涵盖12项核心指标的课堂分析报告。3月14日,西安市教育局举行全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这套由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自主研发的“AI教研员”系统得到了推介。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数学教师陈琳的“AI课堂分析”里,一组数据格外醒目:总分从85分跃升至92分。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陈琳表示,AI将她的每一句提问、每一次互动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开放式问题占比、高阶思维追问频次、学生有效响应率……

在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李芸的“AI课堂分析”展示了一个细节:她过去常用“很好”“不错”等模糊评价。“系统建议将其具体化——比如‘你的观察角度非常独特,特别是对树叶脉络的描述’。”李芸说,“现在孩子们明显更愿意举手发言,因为知道老师能看到每个人的闪光点。”

“课堂结束2分钟左右,AI系统便可自动生成评价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介绍,“AI教研员”深度融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模型分析技术,可实时分析12项核心指标。

榆林吴堡实验学校此前已经进行了试点,分管教学的关校长表示:“我们地处教育资源薄弱地区,请专家较为困难,现在‘AI教研员’可让乡村教师随时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这种转变源自系统的“教学语言解码”能力。技术团队负责人胡老师透露,在语音识别系统研发初期,实测识别准确率仅为40%。项目团队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先后尝试接入多种开源语音识别模型,通过优化参数、调整语言模型权重及完善后处理算法,逐步提升系统性能。经多轮迭代优化,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不仅是技术团队,“AI教研员”的研发还汇聚了多领域的专业力量:课程教学评价专家确立教育标准框架;高校研究团队构建分析模型;460人的学科教师团队打磨实践场景……

在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西强看来,“AI教研员”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推广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

西安市今年将出台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