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大车企在智能化设计上不断创新,隐藏式门把手、按钮式车门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然而,科技感的提升与实用性的平衡,成为新能源车门设计的一大争议点。
3月17日,记者走访测试了特斯拉、蔚来、小米等热销车型,发现不同品牌开门方式的设计理念差异明显,一些车型如何开门,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在西安万象城商场内的特斯拉汽车体验店,一位女士反复按压Model 3的车门把手,迟迟未能打开,直到销售人员示范后才成功。“这设计确实很酷,但操作太不友好。”她坦言,下车时同样找不到开门按钮,最后在销售的提示下,才发现下车解锁按钮隐藏在车门内侧把手前方的一个白色标识处。“虽然刚开始不习惯,但用熟了就觉得很方便。”销售人员解释道。
在小米汽车展厅,蓝色的小米SU7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相较特斯拉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小米SU7在门把手下方设计了一个明显的凹槽。不过进入车内后,开门按钮仍然隐藏较深。记者凭借先前的经验,在车门把手处找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开门按钮,而机械开门装置则隐藏在车门储物格前方。
蔚来汽车的销售经理阿蒙介绍称,车主只需绑定电子钥匙,走近车辆时隐藏式把手就会自动弹出,直接拉开即可。记者发现,当前主流新能源车型的门把手主要分为四种:按钮式、半隐藏式、全隐藏式和电动感应式,不同品牌的操作逻辑差异显著,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汽车爱好者,面对新车型时也需要有个适应过程。
3月18日,记者通过叫车软件乘坐了一辆小鹏X9网约车。上车时,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让记者不适应,下车时也需要司机提醒。
“很多乘客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司机李师傅无奈地说。“尤其是老年人,我经常需要下车帮忙。”李师傅表示,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很好,但有些车型开门设计确实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车的门把手设计日趋多样化,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用户“学习成本”的提高。
一位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表示,车企在门把手上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提升科技感、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并增强品牌辨识度。然而,过于复杂的操作方式反而让部分消费者感到不便,尤其是首次接触新能源车的用户。
市民刘颖直言,科技应该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开个车门都变成一道难题。很多车的开门方式确实很酷炫,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功能都变得复杂,反而会影响用户体验。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