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和学生们在操场上。
西安市碑林区仁厚庄小学教师杨倩,在学生和家长眼中是一名富有爱心与情怀的老师。2016年从教以来,她以“品德第一”的育人理念,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重拾自信,用温暖守护诠释“教育是唤醒与陪伴”的初心。她在教育一线近八年,通过点滴浸润引导学生成长,让每个孩子如花般绽放出独特光彩。
“教育不是修剪枝叶,而是唤醒春天。”这句话杨倩常挂在嘴边。
2016年,她初登讲台,就遇到一个刚转学来的女孩子小林。小林很少与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杨倩通过和孩子爸爸沟通得知了让她揪心的真相:小林的妈妈重病卧床,爸爸靠打零工赚钱。
得知这一情况,杨倩立刻向学校申请了困难补助,她还想给小林一个“家”。从此,杨倩的办公桌抽屉里多了一把梳子,一些彩色的发绳。晨光中,杨倩为小林梳头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当全班同学自发为小林捐款时,向来坚强的杨倩红了眼眶。她说:“教育的价值不再是抽象的词,是孩子们眼里的光。”
在杨倩的关怀下,在同学的陪伴中,小林逐渐自信起来,越来越爱笑,也慢慢放下自己的戒备,愿意和大家交流。
在采访中,杨倩告诉记者:“如今,已毕业的小林时常发来消息,照片里自信的笑容总让我感慨。小林常说,那段时光成为自己生命里的星光。”
杨倩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受家庭的影响,她将“品德第一”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杨倩向记者感慨道:“教育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要真真切切地去经历、去感受。”她回想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在毕业联欢会上,孩子们将六年的点点滴滴做成视频,并在贺卡上用深情的文字,表达与杨倩的“师生情”。
走廊尽头,杨倩又匆匆赶往教室,她说要去见证一个孩子的第一次领读,她的那些“花骨朵”正在以各种姿态迎接属于自己的美丽春天。
本报记者 郭子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