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4日
《社区里》周刊
有事找“焦姐” 事情迎刃而解

“焦姐”志愿者团队成员陪老人就诊。

“大姨,您有任何事都尽管找我,要是身体不舒服,马上给我打电话。”说这话的正是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街道社区工作者“焦姐”。像往常一样,她来到80岁独居老人王奶奶家中走访。王奶奶的子女在外地,不管是摆弄不来手机、电视,还是买菜买药这些生活琐事,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焦姐”。王奶奶常常念叨:“‘焦姐’是我最信得过的人,把事交给她,我心里踏实!”

3月21日下午,记者在长安路街道社工站见到了“焦姐”。她本名叫焦晓燕,是长安路街道社区建设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谈及“有事找‘焦姐’”志愿服务项目的创立初衷,焦晓燕回忆道:“因为我姓焦,居民遇上难题找到我,我都会全力以赴帮大家解决,力求让群众满意。时间一长,大家习惯了有事就找我,都打趣说找到‘焦姐’,事情就能顺利解决。”随后,长安路街道顺势推出了这个社工与志愿者深度联动的社区服务项目——“有事找‘焦姐’” 。

一天晚上7时左右,社工小张接到居民刘阿姨的求助电话:“西勘院有位独居老人急需送医,请求‘焦姐’支援。”小张一边火速赶往老人家中,一边在微信工作群里召集“焦姐”团队志愿者。消息刚发出,群里便不断弹出回复:“我接单,我接单……”志愿者们迅速响应,纷纷奔赴老人家中。到达后,大家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还有志愿者随车前往医院,陪着老人做各项检查,帮忙办理住院手续,忙前忙后长达6个多小时。直到联系上老人家属,确认老人脱离生命危险后,他们才安心离开。

作为社工与志愿者深度联动的社区服务项目,“有事找‘焦姐’”创新性地构建起“5+N”服务体系:“大朋友焦姐”平均每年开展非遗体验、暑期托管等儿童服务82场;“焦姐帮帮队”打造了“15分钟应急响应圈”,至今已成功处理老人紧急送医等突发事件37起;“焦姐说事儿”调解室成功化解邻里矛盾136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6%……长安路街道社工站站长万西玲介绍,该项目通过“专业社工+特长志愿者”的运作模式,已培育出退伍军人宣讲团、翰墨书法班等15个居民自发组织,形成了“群众点单—团队派单—多方接单”的完整闭环机制 。万西玲表示:“如今,有不少热心居民都争着当‘焦姐’,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12人壮大到200人,其中不乏退休教师、医护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这个项目不仅实现了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单’的转变,还做到了服务对象精准化、资源整合社会化、志愿参与常态化。”

文/图 本报记者 成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