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给楼栋挂“身份证”。 本报记者 姬娜 摄
本报讯(记者 姬娜 实习生 王宇)“18街坊3号楼在哪儿?”外卖员在小区里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同样焦灼的还有来探亲的刘老先生,握着写有地址的纸条在楼宇间四处打听……这样的场景,在西安市土门街道远东东社区18街坊曾多次上演。近日,随着社区与物业联合开展的“楼栋亮身份”项目落地,这个困扰居民的“难题”得到解决。
18街坊楼栋因缺标识牌,外卖送错、快递迷路、急救车辆延误等问题时有发生。近日,“土门东姐”志愿者在“敲门行动”中收到32位居民集中反映该问题后,社区启动“接诉即办”机制,社区党总支联动物业,三天内完成实地勘察、方案设计,并将8块崭新的楼栋牌牢牢钉在每栋楼显眼处。
“现在连我家3岁小孙子都能指着标牌认家门了!”3月23日,住在18街坊4号楼的马女士欣喜地说。新标牌上岗首周,社区就收到居民的好评,从“找楼难”到“秒定位”,变化的不仅是楼栋标识,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
正如该社区负责人所说,基层治理就是要盯住这些“小麻烦”,把群众诉求真正放在心上。这场“及时雨”般的民生微改造,不仅擦亮了社区治理的为民底色,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